移风易俗重“里子”,过年更有“面子”
作为疫情防控任务最重的河北省南宫市,1月1日至15日,全市共累计取消或延期婚事34起,从快从简办理丧事26起,有效防止了因人群聚集造成的交叉感染,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贡献。(2021年1月17日潇湘晨报)
中国人的“面子”观念根深蒂固,尤其逢年过节更甚。移风易俗,就是要撕破人们旧有“面子”,树立起人们内在精神文明的“里子”。移风易俗让村民、市民感受到实惠、收获到幸福,发自内心开怀会心的“有面儿”,这样的年味不但不减,反而更有“人情味”。
移风易俗最难在人心。移风易俗,“移”的是坏的风气;“易”的是“陋”的习俗,表面上看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实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中国人受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自然重视“情”、“理”,只要,道理上讲得通,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群众也会逐渐用合情合理的观念来丈量自己。春节,作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人情捆绑”“大吃大喝”“赌博酗酒”“乱放鞭炮”等讲排场、比阔气陋习,让人困扰,更容易在情感上引发群体性共鸣。此时,引导市民朋友破旧立新,文明过节,革除婚丧喜庆事宜中等陋习,正当时。
有人担心,移风易俗是减了年味,淡了来往,薄了人情。其实不然,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过年主题不再只是吃喝、拼酒、比阔绰……取而代之的是“乡村春晚”文化大舞台,文艺演出,免费义诊,写春联送祝福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花开”,把大家从牌桌、酒桌、游戏场景拉到舞台、户外,给群众提供新的精神食粮、新的文化消费选择,让大家过年过得更充实,更健康,更快乐,更有味道。
时代发展,一些习俗已成了陋习了,不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文明的价值观。因此,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是大势所趋,是时代进步。有道是“好政策人人爱,既文明来又省财”。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红白理事会章程”“移风易俗新规”,使得社区、乡村的人际关系少了一分纠结,多了一份温暖。春节期间,正是各种风俗集中彰显的时间,正是人们享受文化生活的重要时节,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振臂一呼”,大家齐相应,共树新风尚。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风尚。在“我们的节日”春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抓住春节这个“关键档口”,筹划好一年的移风易俗工作。新春伊始,吹响文明的号角,从“心”革除陋习,减轻公民的春节负担,增加公民的春节快乐,让民风文明,促万象更新。(鼓楼区委文明办 闽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