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称人民币符合"可自由使用" 纳入SDR只差临门一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末发表声明认为,人民币满足“可自由使用”货币的要求,因而应该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也意味着人民币距离进入货币篮子只差临门一脚。
11月15日,正在土耳其参加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此表示欢迎,期待本月底IMF执董会讨论取得积极结果。对于这一人民币地位提升的里程碑,习近平认为,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将有利于提高特别提款权的代表性和吸引力,也将有利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IMF董事会很有可能在11月底作出支持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的决定,新的SDR货币篮子也将于2016年10月1日启用。
操作性问题已获解决
人民币“入篮”之路并不平坦。早在2010年,人民币第一次冲击SDR,就因为“不可自由使用”而未能成功。
今年8月,IMF发布的报告认为,在主要指标上,人民币还落后于其他全球性货币,在决定是否授予人民币储备货币资格之前,在数据分析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仅仅3个月之后,IMF最新的报告就显示,之前所有悬而未决的操作性问题,中国政府均已解决。
近几个月来,中国人民银行的改革进度明显提速:8月11日出台的人民币中间价汇率机制改革,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随后采取的干预措施使在岸市场中间价和市场价趋于一致,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在近几个月也逐渐靠拢;
10月9日,财政部宣布从四季度起,按周滚动发行3个月记账式贴现国债,进一步为SDR利率定价铺路;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通过以注册制的方式允许国外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和国际金融机构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7月14日)和银行间外汇市场(9月30日)的资格。央行还批准一些机构投资者获得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资格。
多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都判断,人民币在11月底纳入SDR货币篮子是大概率事件,一旦成功,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有助于提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并助力中国金融话语权的提升。
目前,SDR篮子中仅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货币,权重分别为41.9%、37.4%、11.3%和9.4%。根据IMF8月的报告,人民币一旦成功“入篮”,在新的货币篮子中权重有望达到14%到16%。
朱海斌认为,人民币的纳入可以被解读为IMF对人民币作为自由可使用货币的官方背书,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日益突显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认可。这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国内金融改革以及资本项目开放进程。
有利于全球金融稳定
人民币“入篮”受益的不只是中国。金融危机后,美元币值出现了大幅波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跟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信用体系也受到严峻挑战。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介绍,新兴市场国家曾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度成为全球增长的亮点,而由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美元加息预期以及资金撤离等,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陷入衰退。
近两年来,在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欧洲深陷政治、经济泥潭的情况下,流动性充裕且存在加息预期的美元资产成了全球投资者竞相追逐的对象。
中国央行发布的新闻稿引述有关负责人的话称,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和世界是双赢的结果,中方希望各方支持人民币加入SDR。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介绍,目前SDR主要用于IMF与成员国之间的官方结算,私人部门的使用还很少。而人民币加入SDR,将有助于重新增强国际社会对SDR的关注,进而扩大SDR在各种领域的使用。
有分析认为,作为人民币地位提升里程碑式的事件,加入SDR有望驱动规模约11.3万亿美元全球储备资产调整资产配置,提高人民币资产所占比重。
不过朱海斌对此判断,人民币加入SDR短期内的直接影响或许比较有限,“对人民币资产有兴趣的各国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已经对人民币资产进行配置,不太可能在近期大幅增加人民币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