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看三明两会:展望2016积极适应新常态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积极适应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力争传统产业实现产值1700亿元以上
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对接省上制造业升级行动,落实扶持工业发展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有效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冶金及压延、汽车及机械装备、林产加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增资扩股、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聚延伸、提质增效,力争传统产业实现产值1700亿元以上。
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以上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工程,完成“机器换工”100台(套)以上,培育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0家以上。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生物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三农氟化工二期、稀土分离厂、锂离子正极材料二期、永安石墨(烯)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以上。
支持20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电商企业发展
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抓好电商产业园建设,支持20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电商企业发展,培育一批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和第三方电商,拓展农村电子商务。
着力抓好464个列入省行动计划重大项目
着力抓好464个列入省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60亿元以上,新开工20个以上,建成或部分建成70个以上。实施470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0亿元以上,确保每个县(市、区)新开工、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各10个以上。
为PPP模式企业新增贷款120亿元以上
深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和动态管理,实现项目持续滚动发展。健全重点项目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和市领导挂包、部门联动机制,及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积极示范推广PPP模式,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全年新增贷款120亿元以上。
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各50家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各50家,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
全面深化“348”精准扶贫工作
加快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突出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统筹用好老区苏区政策和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全面深化“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推进精准扶贫“九个一批”,实施精准扶贫“五项工程”“三大行动”,落实精准扶贫“新八种模式”,实现年度脱贫2万人。实施造福工程搬迁1.5万人以上,建设集中安置区20个以上。
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以上
继续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提升城镇“三边三节点”整治水平。创新村庄建设与治理模式,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行动,整治村庄130个以上,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以上。
新建公共停车泊位1500个以上
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综合执法,推广“街长制”“微城管”,继续深化“两违”综合治理。新建公共停车泊位1500个以上,有效缓解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
新增林权抵押贷款15亿元以上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林业经营组织,拓宽林业融资渠道,设立三明林权交易中心,力争新型林业经营组织覆盖面达50%以上、新增林权抵押贷款15亿元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以上
完善创业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以上。
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800套,基本建成3500套
加大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800套,基本建成3500套,办好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