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各地科特派开启云端模式:服务农民兄弟的"第二战场"

24.03.2020  14:50

   平台上与专家面对面

  “苏老师,你上次说七叶一枝花要授粉,没有花粉,怎么办?

  “最近下雨,而且开花初期,花粉看不到。接下来晴天花粉就会较多,到时抓紧授粉。

  这是省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资源所科技人员苏海兰通过“慧农信”平台,在线解答光泽县寨里镇大青村下坪溪贫困户肖天保的提问。

  农时不等人,为了抢抓疫情防控期间七叶一枝花、元胡、黄精等中药材的生产,在线下忙碌的同时,苏海兰通过“慧农信”为农户答疑解惑和进行远程技术指导,3月2日入驻该平台“专家工作室”后,已解答14个问题,并围绕农时农事发出技术提醒29项,推送参考照片50多幅。

  进入微信公众号“慧农信”,在“问专家”栏目,通过分类索引或直接输入专家姓名,就可以用电话、留言、图文等方式,连线对口专家,获得远程技术指导。

  3月8日,“慧农信”平台研发团队会商提出要应用大数据技术,改进后台支撑设计,将农民关注度高、在线服务好的优秀科技特派员,在“慧农信”界面上,自动前移或置顶。

  全省5000多位科技特派员,实时在线“慧农信”,化身为“不见面”却可以“随叫随到”的专家,以零接触服务方式助力春耕。“慧农信”打通了科技特派员与农户对接服务通道,已有317位专家回答了农户提问2118个。

  “‘慧农信’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福建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李坚义介绍。

  近年来,省科技厅整合升级相对分散的多个系统,初步建成“福建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创新“互联网+”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疫情防控期间,科技特派员突出线上服务,利用云平台的视频直播、远程诊断、在线互动答疑等方式服务“三农”。

   微信群里你问我答

  正是竹荪种植的季节。顺昌县大历镇科技特派员高允旺这个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对菇农们能否做好竹荪种植准备工作感到焦虑。这段时间,高允旺时不时就要掏出手机看看。

  “喂,我是杨德华,高老师中午有空吗?

  “有空,什么事?

  “我今天找七八个亲朋好友帮忙种竹荪,你能不能到地里看一下。

  “可以。

  这是菇农给高允旺打电话。吃过午饭,高允旺就急忙赶到岚下乡冯岩自然村,指导农户杨德华播种、覆土、盖稻草。

  高允旺在微信上建立生态竹荪产销交流群,群里都是这些年接受过竹荪种植技术培训的菇农。通过微信群,高允旺强调要做好疫情防控,并具体指导菇农如何掌握竹荪种植进度,解答菇农提出的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微信、QQ成为科特派们与农户交流的最多方式。

  在科特派制度的起源地南平,据不完全统计,疫情防控期间,科特派们就通过线上服务,实时推送科普信息2.3万条。该市目前已有农业生产服务微信群565个。

   推动建立新服务格局

  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科特派们走进一线的计划。在这个特殊时期,科特派们纷纷开启在线服务。“在线服务”成为热词。

  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个多月时间里,已有269名专家发表1912条农时农事信息,404名专家回答了农户的提问3705个,591名专家发表了3246篇科技服务工作日志。

  “这次疫情,重新让科特派对数字化建设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一位老科特派说,结合特殊时期之下的生产特点、难点和需求,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发挥了信息服务平台的优势和作用,推动建立新服务格局。

  据悉,省科技厅已把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特别是加强科技特派员云平台建设,列为一项重要措施。

  以往一些地方科特派工作更注重线下,在这次疫情中,补齐数字化建设“欠账”成为共识。省内农业专家翁伯琦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乡村新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新态势,科技特派员工作要以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新的工作方向,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新途径与新举措。(记者 李珂 通讯员 黄献光)

【责任编辑:黄今】
福建:12条措施支持科技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福建新闻
福建:再接再厉善作善成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防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1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福建新闻
福建: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学生不返校、学校不开学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近日召开会议,福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