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防震减灾能力究竟如何?四大数据为你“划重点”
福建地处华南地震带,近年来,福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情况如何?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防震减灾能力建设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为你“划重点”。
监测预警台网密度可达30公里
作为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福建省在全国系统内,首次建成了覆盖全省、功能完备的“四网融合”监测预警台网。
“建成了由88个测震台、94个强震动台、300个烈度计台和61个GNSS台组成的实时传输地震监测预警台网。”福建省地震局副局长林树介绍,建成后的监测预警台网密度缩小至30公里,局部地区达到10公里,台网监测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支撑了福建省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社会服务。
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这项工作还将持续完善。
据介绍,到2020年,福建省还将通过新建、改造和升级台站等方式,建设120个基准站、85个基本站、1100个一般站,形成完善的陆域地震监测预警台网,将台网密度缩小至10公里左右。
震后最快10秒内发布预警信息
在现有的地震预警监测台网密度下,我们多久可以收到预警信息?应急响应时间有多长呢?
福建省地震局监测中心主任鲍挺介绍,不同的震中距有不同的预警时间,离震中越近,预警时间越少,“根据福建省现阶段的台网规模和示范运行经验,发生在福建省陆地上的破坏性地震,在震后首台触发5-10秒中,我们就能发布预警信息;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地震,在震后首台触发20-30秒内,我们能发布预警信息;发生在福建省沿海地区的地震,则具有50秒以上的预警时间。”
鲍挺表示,地震预警信息的利用事关安全和社会稳定,对地震预警信息处理不当或利用不当,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民众要主动了解地震预警知识,掌握正确的逃生避险处置方法。
已建地震救援专业队伍116支
伴随着监测预警机制的不断完善,福建省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据福建省地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依托武警、消防和森警等,全省已相继组建了各级地震救援专业队伍116支,总人数达5973人。其中省级地震救援队4支、市级地震救援队22支、县级地震救援队90支,省、市、县三级地震救援队伍体系基本形成。
此外,全省各级政府已陆续投入资金近亿元,配置地震救援所需的各类专业装备,目前,队伍具备了应对中强地震的灾情获取能力、机动能力、侦检能力、搜索能力、营救能力、医疗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将超1300处
“‘十二五’期间,福建先后两次发文在全省启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建设完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752处。”林树说。
据介绍,日前,福建省再次下达“十三五”期间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614处,预计到2020年,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模将达到1300余处。
林树表示,目前,福建省地震局已联合省住建厅等单位制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要求》地方标准,在官方网站建设“基于百度地图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查询系统”,指导全省各地做好已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启动预案制定、运维经费落实等相关工作,还结合重点时段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宣传、演练工作。(蒋巧玲)
【责任编辑:陈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