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一乡一特色调解保安泰

31.08.2017  10:48

      在一起交通事故引起的重伤损害赔偿纠纷中,一方当事人为江西籍,双方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林墩工业区外来工调解队派江西籍调解员曹彪(左三)、陈丰(左四)及时参与调解,促矛盾妥善化解。

      为定分止争,枋洋镇夕阳红调解队的调解员(右一)将双方当事人叫到一处,通过耐心分析说理,提出解决建议,促双方解开心结各让一步,一场矛盾在喝茶聊天的轻松氛围中成功得到化解。

      “一支好的调解队伍不仅要具备专业性,还得有特色、接地气。只有把距离拉近了,老百姓才能把你说的话听进去。”这是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司法局副局长林雅玲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的话。

  近年来,长泰县司法局积极完善县、镇、村三级调解组织建设,并按照“专业化+社会化”模式打造民间调解组织,先后创建巾帼调解队、外来人员调解队、夕阳红调解队、法治宣传教育示范户调解队等特色调解队伍,实现了调解工作“一乡一特色”,有力保障了长泰县“长久安泰”。

  解邻里纠纷 巾帼胜须眉

  今年4月14日,长泰县坂里乡石格村的肖某到乡里给木材检尺,随手将货车停在路边,占用了部分车道。就在此时,同村的黄老太骑着三轮车经过此处,绕过肖某的货车骑上对面车道。谁料,对面车道恰好来车,黄老太躲避不及,摔下三轮车。

  “你得赔我医药费!

  “又不是我撞你的,凭什么让我赔?

  黄老太要求肖某赔偿医药费未果,便到乡里司法所反映情况,副所长黄秋月接待了她。

  除了司法所副所长的身份,黄秋月还是坂里乡巾帼调解队的队长。听了黄老太的反映,她随即联系石格村巾帼调解队队长杨梅华,两人在石格村会合,对此事展开初次调查。

  第一次登门拜访,肖某仍认为自己没有错,坚称是黄老太自己不小心摔倒的,不同意赔偿,也不愿意接受调解,态度很强硬。

  几天后,黄秋月和杨梅华第二次登门,恰逢肖某外出,只有他妻子一人在家。“女人和女人之间最好说话,面对与男士说不通的,通过和其妻子沟通,往往能缓和矛盾,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年的调解工作,让黄秋月很有经验。她没有马上告辞,而是与杨梅华一道,与肖妻聊起家常,并将话题引到这次纠纷上。没想到,肖妻是个爽快人,三言两语间,她不仅同意给黄老太适当的赔偿,也答应做通她老公的工作。

  第二天,肖某的妻子就主动找到杨梅华,表示想到黄老太家看望。在黄老太家中,她一边赔不是,一边塞给黄老太200元,两家人顺利和解。

  林雅玲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外出打工人数增多,坂里乡的留守妇女也在增多,由妇女引发的婚姻、婆媳、邻里纠纷占到大多数。2012年,坂里乡针对妇女干部贴近家庭、贴近妇女、贴近生活的优势以及女性耐心、细致的特点,结合本乡实际,成立了坂里乡两级巾帼调解队。

  据统计,巾帼调解队成立至今,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走访纠纷家庭近百户,接待群众法律咨询240人次,参与调处化解纠纷达303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

  老乡劝老乡 纠纷内部消

  去年4月16日,江西男子方某在长泰县林墩工业区一家板材厂上班时,不慎伤到左手,与老板连某就赔偿问题发生争议。由于方某对当地调解员不信任,林墩调委会组织的多次调解均没结果。

  为尽快化解矛盾防止激化,林墩调委会利用外来人员调解队,请来方某的老乡调解员陈丰协助调解。果然,经过老乡陈丰的说服,方某的态度有了转变。10天后,双方终于达成和解。

  林墩工业区虽然只有5个行政村,本地居民1万人,但辖区内却拥有板材企业和加工场近千家,外来务工人员多。“林墩工业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富,二是乱。”林雅玲说。

  2012年,林墩工业区针对“涉外”纠纷多发的特点,形成“老乡劝老乡”的调解新思路,邀请热心、公道的外来人士参与调解,这既体现公正、透明,又能充分发挥外来人员之间乡情、友情等积极因素。

  很快,这种模式一经推行,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年,江西籍程某4岁的儿子在美宫村村民林某的板材厂围墙边玩耍,攀爬窗框,结果被倒下的窗框砸伤头部,程某因此与林某产生赔偿争议。

  “事发后,村、区调委会都介入过问,但程某一直不愿意接受调解。直到我接到调委会通知来参与调解,他才肯坐下来谈。”程某的老乡、江西鄱阳同乡会副会长曹彪回忆说。

  出乎意料的是,曹彪在了解事情经过后,首先批评程某,指责他未尽到未成年人监护义务。更没想到的是,之前苦口婆心的劝解都起不了作用,如此“难听”的话从老乡口中说出来,程某却很容易就接受了。自知理亏的他,态度明显缓和许多,调解顺利进行。

  在“老乡劝老乡”调解模式的基础上,2013年,当地还在美宫村康宅和江都村大丘田这两个外来人口高度集中的工业小区,成立社会管理服务站、设立人民调解服务点,同时聘用曹彪等4名有威望、热心肠、又熟悉当地社情民情的外来人员担任调解员。

  截至目前,康宅、大丘田调解服务点共调处民间纠纷90余起,预防、制止群众性械斗事件8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乡闲到乡贤 夕阳红发力

  今年1月20日,长泰县枋洋镇夕阳红调解队的调解员蔡来水例行对内枋村进行纠纷排查。他发现,村里3组的蔡某林父子与邻居蔡某海之间的矛盾仍未解决,且有激化迹象。

  冤家宜解不宜结,眼看就到年关,蔡来水觉得这事儿再拖不是办法,便联系枋洋镇司法所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并且在当天下午召集双方进行调解。

  针对近年来辖区邻里纠纷多、农村土地纠纷多的特点,2013年8月,枋洋镇根据本镇留守老人较多的情况,成立夕阳红调解队。

  为了提高队伍在村里的影响力,夕阳红调解队积极动员和吸纳村两委老干部,并从各个村里考察选取德高望重的长者充实到调解队,让他们从“乡闲”成为乡贤,积极参与到集体事务中来。

  蔡来水,就是调解队从内枋村最早选出的得力人选。他这次遇到的麻烦事儿,缘于两家蔡姓人20年前的一起宅基地纠纷。

  20年前,蔡某林与蔡某海两家通过竞拍购得村组仓库。蔡某林率先抽签,选择了靠近村社的地块,蔡某海则选择邻溪一侧的房屋。这之后,蔡某林先行对旧仓库进行重建,建起现有房屋和门口水泥埕地,蔡某海其后也准备进行重建。由于双方房屋均改变了原有朝向,双方就因地界线和排水事项发生争议。为方便各自生活,蔡某海、蔡某林双方经过多次口头协商,商定互换部分房屋宅基地。随后,蔡某海建起现有房屋。

  今年初,因蔡某海要围建门口埕地,又导致这一搁置多年的纠纷再次充满“火药味”。

  “由于该纠纷经历时间长、且为口头约定,导致双方对界线争议较大,互不退让。”蔡来水说,村里的调委会多次调解都无法协商一致,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一度差点动起手。

  为争取各方退让,蔡来水先实地勘察纠纷现场,找出双方争议关键点,再分头找到蔡某林和蔡某海进行调解。由于蔡来水与两家素来交好,蔡某林与蔡某海一向也很敬重他,两人都认真听取了蔡来水的劝解。

  针对相邻通巷间用地界线与排水事项这两项关键争议,蔡来水逐个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建议。终于,蔡某海主动提出让步,蔡某林也有所松口。

  蔡来水见状,不顾当天下着大雨,趁热打铁带着双方到现场划定界址界线,当即商定相邻排水事项,并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最终圆满解决此事。为防止这起遗留矛盾“死灰复燃”,事后蔡来水还协助司法所再次做好回访工作。

  据了解,枋洋镇夕阳红调解队拥有队员11名,平均年龄53岁,涵盖面涉及辖区各个行政村。他们单独调解或共同参与调解的纠纷涉及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林地纠纷、赡养纠纷等,协议履行率达100%,起到“社会稳压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