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港口:攥指成拳 结盟联营
港口开发方式从“叉开五指”转到“攥指成拳”,港口货源聚集从“自货自运”发展到“请进来”、“走出去”多管齐下,港口企业经营从“单打独斗”升级为“结盟联营”…… 近10年来,作为我国港口大省,福建不断积极探索现代港口发展之路,始终把目标盯向港口转型升级。
转型为福建港口群发展带来哪些变化?日前,记者来到管理部门、企业,进行了探访。
打破行政壁垒 加速核心港区发展
“福建沿海29个县(市、区)共分布了27个港区、74个作业区。同一港口内,有些港区间隔只有上百甚至几十公里,相当一部分港区仅有1至2个泊位,规模化特征不明显。”福建省港航管理局副局长叶祥辉坦言,建设分散是福建港口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难以形成专业化大港的根本原因。他们对这种行为有个形象的叫法:“叉开五指”式开发行为。
福建省上下形成共识:必须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树立“攥指成拳”的观念。在深入调研和综合论证全省产业布局、城市发展需求、辐射腹地范围、港口资源条件、集疏运体系等基础上,福建省港口开始全力打造“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
“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是指,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厦门港海沧和福州港江阴,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福州港罗源湾可门和湄洲湾北岸,以临港工业为依托、液体散货运输为主的湄洲湾南岸、漳州古雷等核心港区(作业区)。
叶祥辉表示,现在全省港口已步入“高强度开发、低速度扩张”时代,集中资源和力量用在核心港区这一“刀刃”上。
全省规划港区分为重点开发、适度开发、预留开发三类,保留的自然岸线比例不低于70%,预留开发港区未经批准禁止开发,重点支持核心港区的建设。
有关资料显示,近5年来福建省港口投资年均超过百亿元,位居全国11个沿海省(市)前列。其中,对“两集两散两液”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占全省港航固定资产投资的75%,有效推进了核心港区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建设。
依托丰富的岸线资源,福建沿海地区已建成生产性泊位477个,带动了贸易的大进大出。如今,福建省95%的外贸货物、90%的国内集装箱货物和75%的大宗货物都是通过港口来中转。福建经济外向依存度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足10%,发展至如今的70%。
请进来走出去 培育货源生成能力
货源不足是福建港口发展一大问题。
有关资料显示,福建省约95%的港口货源来自省内,但省内每年新增货物生成量仅3000万吨左右,集装箱新增装卸量约80万标箱,货源增长速度缓慢。
“过去,省内企业根据自身货运需求,四处兴建小码头,‘吃自家饭’,货源渠道难以拓展拓宽,港口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福建省港口协会秘书长黄锦介绍,近年来通过引进华电、华能、首钢、鞍钢、中化、中海油、豪氏威马等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港口群与产业群、城市群的互动效应日益显现。
随着能源、钢铁、化工、机械等临港产业落户福建,储备中转、船舶修造、物流配送等一批关联企业也开始向沿海临港工业园区集聚,借助闽道、发展壮大。
培育货源生成能力,除了“请进来”,还需“走出去”, 通过省际合作、境外合作,拓展腹地。
江西、湖南等省份是福建省向内陆腹地拓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福建省通过主动推介港口,并在运价、税收、报关等方面给予优惠,打开了对外开放的便捷通道,外省经由福建省沿海港口进出的货物大幅增长,年均增速达到50%。
“近年来,香港、台湾等地区及新加坡、印尼等国家的企业,以独资、合资或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我省港口建设与管理,至今已有41个泊位投入运营,而随着双边货运航线的不断增多,货物吞吐量也在迅速增长,为临港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叶祥辉说。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港口开通至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航线已达102条,进出港货物达1.08亿吨。
一体化经营 提升整体竞争力
2013年5月30日,福州港三家集装箱龙头骨干企业——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江阴国际集装箱码头、青州集装箱码头对外宣布,今后以“福港集箱”的名义对外一体化运营,原先分别归属于3家企业的11个运营泊位,由福港集箱统一管理运营。
“这种模式不改变企业原有股权,3家公司仍然是实体公司,但统一了管理人员和软硬件资源,实现了对外揽货、生产调度的一体化。”福港集箱总经理郑明表示。
2013年,福港集箱启动了集装箱国际中转运输业务,并成功开展了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等多种国际中转业务,丰富了箱运业务模式;今年,企业又新增2条西非远洋航线,带动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长。今年1月至8月,福港集箱三大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4.5万标箱,同比增长8.9%。
同样转向一体化运营的,还有厦门集装箱码头企业。厦门采用了“新设合并+同步出资”的方式。2013年12月13日,厦门集装箱集团正式成立,吸收合并了原海天、象屿、国贸、海沧港务等4家码头公司的25个泊位,把码头市场上70%的集装箱码头资源进行整合。
“资产重组后,总运营资产超过100亿元,大大提升了企业实力。”厦门集装箱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成立后,通过规范码头费收行为、升级改造靠泊能力、延伸扩展物流服务平台等举措,大大提高了港口资源的运行效率。
“纵观业内,大部分港口码头只有一个经营主体,业主过多则会造成岸线分割,无法形成规模、降低运营成本,更无法合力对外拓展市场。”黄锦表示,引导港口企业整合港口不是垄断,更不是牺牲中小企业的利益,而是做大港口企业规模,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福建港口对外整体竞争力。
福建省新出台的《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行动纲要(2014-2018年)》提出,今后将重点支持省交通集团、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对省内其他港口码头资产进行重组,至2018年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两大港口龙头企业,统筹建设经营全省公用码头,打造一流的公用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商。
(记者:陈智通 特约记者:陈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