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田园风光美如画
日前,永春县启动“清新桃源 宜居永春”三年行动,致力打造环境优美、整洁有序、清洁文明的宜居示范县。图为在永春古镇岵山镇,秋收来临时,古树、古厝、新房与金黄色的田园纵横交错、相互辉映,勾勒出一幅宜居的美丽田园风光。 康庆平 摄影报道
东南网11月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方炜杭)
这个秋天,北方多地再陷“霾伏”,“清新福建”引来更多艳羡的目光。
10月中旬,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实施意见》细化了我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推出33条贯彻落实意见,部署134项近期重点工作。
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落户福建,是荣誉,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八闽大地上,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先行。
绿色理念——生态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3月初,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为什么是福建?
头顶全国最“绿”省份的桂冠,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领跑全国,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水域功能达标率98.4%;成为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优良的省份……山海画廊,人间福地,这是天赐之福,更离不开建设生态福建的接力传承。
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
2001年,省政府成立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习近平亲任组长,福建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
2002年,习近平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目标。同年,福建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省试点省份。
习近平还亲自推动,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补助1000万元,开启了长汀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
在福建工作过17年半的习近平,始终对八闽大地的山山水水怀有深厚的感情。离开福建后,他依然对福建生态建设高度关注。
201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来闽考察时指出:“福建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要把福建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市美好的环境。”
2011年底和2012年初,习近平两次就正处在重要节点上的长汀水土流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
2012年3月,在京看望参加全国两会的福建代表团时,习近平再次殷切嘱咐:“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生态建设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持之以恒抓,不能一任抓、一任不抓。”省委书记尤权深有感触。
十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按照绘就的生态省建设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将绿色理念一以贯之——
2004年11月,《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出台。
2010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建设生态省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2013年1月,《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规划》首次将全省国土明晰规划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区域,其中占全省2/5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作出了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决策部署。
“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今年3月,《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高目标,增添了新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仅带来八闽大地绿意盎然,更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蔚然成风。举全社会之力打造一个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的美丽家园,同享“绿色福利”,成为政府和民众的自觉追求。
共3页 1 2 3绿色导向——爱拼会赢敢为人先,制度建设先行先试
知之非艰,行之惟难。
推进生态省建设,既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艰巨的攻坚战,需要艰苦顽强的付出,甚至暂时的牺牲。
作为中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着力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较早推行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在财政资金使用上推行“以奖代补”,实行领导干部环保“一岗双责”制度……
《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更催生出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举措:
今年起,福建对34个处于限制开发区域的县市,取消了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转而实行生态保护优先和农业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不唯GDP论英雄”,正在变成现实。
34县之一的安溪县,很早就对落后的GDP说不。2011年,全县取消630多家石材企业,整个行业退出,损失20多亿元,减少1.5亿元财政收入。此外,水泥、钢铁、造纸等落后产能也被坚决淘汰。
以退为进,行稳致远。腾出环境、生态容量,反而为安溪招来了光电产业、T4级数据灾备中心等大项目和大资本。这个地处山区的昔日国家级贫困县,已跃居全国百强县,GDP的数据同样相当漂亮。
取消GDP考核,列为福建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则让安溪环保部门底气更足、责任更大。
“过去环保局是个配角,现在理直气壮。”安溪县环保局局长刘升鹏表示,将对生态建设在更高起点上进行规划;对新项目严格执法,坚决“不欠新账”;加强现有污染源整治,“多还旧账”。
“不是不要GDP,而是要绿色GDP。”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茂兴表示,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当下的福建仍要努力追求比全国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速度,“对于这34个县市而言,若利用好自身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在发展中仍然大有可为。”
9月底,福建完成首场排污权交易,10家企业参与竞价,总成交金额1400多万元。今后,此类交易将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试点范围也将逐步扩大,力争今年底前基本完成造纸、水泥、皮革、平板玻璃等8个试点行业核量确权,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所有工业行业核量确权,2016年在所有行业全面推行。
随着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稀缺,生态产品的价值也将不断提升。目前,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拟采取省里支持一块、市县集中一块、水电站提取一块等办法筹措资金,对流域上游地区、欠发达地区,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12月,实质性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即将开展,力争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全省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及配套管控政策制定工作。划定的红色区域,将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福建省水土保持条例》,将水土保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省高院更改林业审判庭名称,建起中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审判庭;选择部分地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质量及其价值变动和使用效率进行监督……
更多创新举措,正扎实推进。
绿色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让“生态美”更好携手“百姓富”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追求;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我们的目标。”省委书记尤权的这席话,是决策层对绿色发展路径的清醒认识,也是对人民期盼的回应和科学发展的前瞻。
“要经得住诱惑,”省长苏树林说,“福建是后发地区,后发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宁德市,曾在环三都澳溪南半岛规划了一个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去年底,经过反复论证,担心当地环境容量不够,省里和市里意见一致,痛下决心停掉了这个大项目。
今年底前,龙海将彻底告别造纸、皮革行业的落后产能。但淘汰落后,不是一关了之,而是鼓励上规模、有市场的企业在完成淘汰任务后,开展技术改造,加快转型升级。
“割肉”的勇气背后,是对生态理念的坚持和对自身发展路径的清晰认识。
在“汀江源头第一村”长汀县庵杰乡涵前村,为保护闽粤两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