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治水,当先治思路

05.11.2015  09:25

编者按

  “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户庭。”这是宋代曾巩笔下的福州内河,昔日水上的繁华景况一如眼前。有关福州 内河的记载或可追溯至西晋甚至更早。

      历史上,福州城区内河河道纵横交织、互联成网,并与闽江相通,历来是城市航运、排涝、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福州市区风貌的一大特色。因河网密集,全国罕见,福州素有“水上威尼斯”之称。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利、排污、截污、净污等配套设施不能跟上发展和扩张的步伐,内河整治不断面临新的问题。

      据福州市档案馆提供的资料记载,福州市自1957年7月起,即对福州市内河河道进行管理。治河、护河数十年如一日。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更是数次打响内河综合整治战役。内河综合治理是一项泽被后世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对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城市气候、防洪抗涝、改善交通现状、发展旅游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保护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州内河治理呈螺旋式递进展开,不仅发挥了阶段性的历史作用,更泽被后人。当下,应如何接过接力棒继续前行?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

治水,当先治思路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福州进行的多次内河整治,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数次综合整治战役,使福州市内河离“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内河的防涝和治污问题依然突出。

      先说防涝。内河是城市行洪排涝的主要通道,但暴雨来袭时,北面大量山洪短时间冲入内河,内河肯定吃不消。如果我们一直聚焦内河治理本身,而忽视从源头上处理北面山洪,内涝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治水要先治思路。从2005年“龙王”台风后,不少水利专家建议,北面山洪不进城,才能解决内涝问题。治理内涝要在“”“”“”“”“”上一起做文章,特别是在源头“”“”上着笔。让人欣喜的是,“苏迪罗”台风后,福州市政府在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及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中实施了综合治理。

      再说治污。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福州打响的内河治理战役,首要任务就是治污,采取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生态补水的措施。目前,企业排污被严格控制,但是生活污水依然难治理,特别是老旧城区,生态补水分配不均,冲污达不到预期效果。

      治污先要改思路。长期以来,我们城市建设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思路,地下排水管网配套无法满足城市化需求,截污工程由于污水管网输送能力弱,不少污水仍然排入内河。这些都需要我们改变思路。要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投入机制。要重视“地下”,养护好全市地下4000多公里管网,力求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昨日我省局部发生暴雨
受副高边缘以及低层切变影响,昨天我省出现分散性暴雨。据5月30日6时~31日6时统计,共有20个县(市、区)的37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武夷山市雨量超过100毫米为123.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