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以新状态引领新常态
但同时,福建也面临经济转型之痛:经济总量居东部沿海后列;工业偏轻、服务业占比偏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任重道远。
谋定而后动。在刚刚结束的中共福建省委九届十二次会议上,福建进一步形成了新常态下的转型之识:抓住机遇,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以新状态引领新常态,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用新观念看待新机遇
“新常态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企业家有痛苦,更有希望。”从事食品行业近20年的盼盼集团董事长蔡金铵说。
“福建第一县”晋江,是享誉全国的制造名城和品牌之都。但随着人口、资源红利的消退,“晋江制造”遭遇招工难、产能过剩等难题。就在上个月,晋江党政考察团赴苏南学习考察,苏南地区多年前也是轻纺等传统产业当家,但如今新兴产业已占半壁江山,让晋江人看到了差距。
“跳出晋江看晋江,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说。目前晋江正抓紧制定四个方面的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产品、技术、品牌、管理、商业模式“五个创新”,提升整体竞争力。
夹在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超级经济区之间,相对的“发展洼地”福建对新常态有着自己的理解:过剩产能相对较少,区位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相对突出,调整结构的潜力和空间较大,只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常态,扬长避短,就可能在新一轮的竞赛中跑在前面。
“福建生态环境优越,加上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处在两大三角洲经济区与台湾之间,福建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说。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福建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福建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固投、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居东部地区前列。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福建将明年的经济增速预期设为10%,省委书记尤权说,福建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这个机遇不是无限期的,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把中央支持福建的各项政策吃透、用足,使改革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用新机制激活新作为
近日,记者采访福建省发改委、商务厅等部门,这些部门都在为自贸园区实施方案“全力冲刺”。作为开放前沿,福建人的改革激情又一次高涨。
2015年,中央支持福建开展自贸区试点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将正式启动。福建省提出,自贸区范围不可能覆盖全省,但自贸区效应要辐射到全省;自贸区建设不仅要复制上海经验,还要探索具有福建自身特色的项目。目前,涉及投资、贸易、通关、航运、金融等改革试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研究细化工作。
抓发展不能停留在会议、规划、文件上,更要走进田间地头、厂矿车间。从第三季度开始,福建省领导带领省直部门负责人,分赴各地生产一线进行督查,详细分析各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动上门帮扶企业,确保经济社会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福建省省长苏树林说,重大项目对加快发展意义重大,为此,省政府实行“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重点督查发展环境、工作进度、环保问题,对不作为、作风拖拉等现象及时进行问责。
经济要活,权力要放。12月1日,全国第一部市级的行政服务立法条例在福州正式实施。目前该市仅保留市级行政许可项目73项,办理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30%以内,当场办结率达81.79%。
经济要活,环境要优。今年初以来,福建各地密集向“庸懒散拖”不良作风开刀,仅福州市就效能问责20个单位、331名违规人员,通报机关效能问题7批次。
经济要活,“指挥棒”要灵。福建努力探索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评价考核体系,从今年起对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限制开发区域共34个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的考核。
用新产业开创新局面
12月16日下午在“鞋都”晋江,一场韩国设计创意交流对接会受到当地鞋服企业热捧。
“过去讲质量鞋要耐穿,今天的消费者更追求个性,时尚与否才重要,这大概就是这个行业的‘新常态’吧。”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思博说。
作为泉州数千鞋企中的“平凡之辈”,茂泰公司没有再走“砸广告,广开店”的老路,而是致力于推动产品和工业设计的融合,并积极拓展网上销售,初步尝到了“新路”的甜头。
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新兴产业小而偏弱。去年,福建省仅8家企业入围全国500强,6家入围民企500强。对福建来说,既有做大总量的压力,又有优化结构的重任,新常态下“又快又好”能否兼得?
福建科学研究后提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优化增量,提升存量,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
3年前,鼎信系列项目开始在闽东宁德布局,创造了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鼎信模式”。以鼎信项目为龙头,今年宁德市冶金新材料产业产值可突破700亿元,曾经的工业“弱鸟”宁德,已成为全省重点培育的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并规划在未来建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不锈钢生产中心。
几年前还是胡萝卜种植区的闽南漳州古雷半岛,如今已跻身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列,年规划炼油能力达5000余万吨,借助此项目带动,传统农业大市漳州一举迈入化工强市。
今年前三季度,福建206家省级龙头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954亿元,贡献了全省21%的工业产值。福建省提出,到2018年,打造100家以上行业规模在全国领先的年主营收入超过百亿元企业。(朱海黎 项开来 涂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