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迥龙桥及邢港码头、罗星塔被列为海丝史迹遗产点
台海网6月6日讯 据“马尾的事儿”微信公众号发布 近日,记者获悉在海上丝绸之路保护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期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对海丝申遗城市的各申遗点现场调研评估的基础上,初步公布海丝史迹遗产点53处,海丝史迹关联点10处。福州入围4处,其中,马尾的迥龙桥及邢港码头(闽安古镇)、罗星塔2处被列为海丝史迹遗产点。
海丝”闽安:福州古港贸易的千年见证
“中国海丝看福建,福建海丝看福州,福州海丝看闽安。”因为扼守闽江口的特殊地理位置,从汉唐至明清时期,闽安邢港古航道都是所有进出福州港的外国商船的必经之路,每艘船都必须在闽安接受货物的检验以及课税,静静流淌了千年的邢港是福州水路总汇和关防要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闽安邢港古码头是福州古港海上贸易的有力见证。
公元893年,唐朝已经在闽安设立巡检司衙门,宋代时闽安被列为福建“四大名镇”之首。宋元时期,闽安邢港、福州新港、泉州港一齐将福建海外贸易推向顶峰。明清两代,邢港古航道是福州古港不可替代的第一要港。各地区生产大量的丝绸、陶瓷、茶叶等,都在邢港码头装船扬帆运往世界各地。
优越的近海优势,使闽安自汉唐以来的海上贸易就很活跃。唐、宋、元、明、清年代,商船从闽安码头出发,纵跨南海,横越印度洋,至东南亚,甚至非洲,将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物品运往各国。闽安古码头既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口岸之一。
万国的商品汇集到闽安,或来自日本、朝鲜、东南亚诸国,或来自美洲、欧洲,交易点则是闽安纵横交错的九街九铺,如:口头街、三叉街、桥头街、草尾街,万寿铺、保安铺、城隍顶、西山境等等。商行商店云集于此,有天丰号、沈峰楼、清乐轩,喊得出名的,喊不出名的数不胜数,光是上规模档次的商店就有200多家。真可谓是“八方商贾聚闽安,百货随潮船入镇”。如今,步行在闽安街巷,仍能邂逅这些曾经繁华、在闽安掀起“商贸奇迹”的商号们。
邢港码头是天然的避风港,水阔河深,能够吞吐大量来往的船只,且能停泊大吨位船只。闽安文史学者杨成和介绍,光是闽安贡船浦就能停泊百艘贡船,而贡船浦的“仓库”清乾浦可停泊3000-5000吨位的海船。
据记载,邢港古码头宋代原为福州港至日本、阿拉伯诸国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岸,宋代在闽安常设关税机构。宋景 四年(1037),闽安港置号里、外税务、临河务等机构,其中外税务专门征收外国商船进口货物的税收。宋绍圣二年(1095),宋廷特派“闽安镇大使”,驻扎琅岐岛,巡捕长乐、连江、闽县等周边县份私盐和海盗,检验并征收外国商船进口税。从宋代至清末,邢港码头都是番船塞港,灯火彻夜通明,极好地印证了福州港海上丝路的盛况。
而横跨邢港河两岸的迥龙桥,是唐代建造的福州最古老的石桥。因邢港河港门里向北可达福州北门,且沿途有烽火营寨;向东可通闽东、浙江,唐代为畅通和巩固闽江下游及闽东的军事设防而着力兴建迥龙桥。
迥龙桥南北走向,全长66米,宽4.8米,船形桥墩,4墩5孔,花岗石平粱结构。两墩间共铺大石粱25根,每根重约30吨。桥面横铺石板,桥两侧有36根石栏柱镶嵌石栏板,柱顶雕刻雄狮猛豹等奇兽及精美的宝奁、珍果,栩栩如生。
据《福建通志》统计,自唐至清,福建共建桥梁两千七百座,而像迥龙桥这种规模的五孔唐代石桥在中国建桥史上极为罕见,对中国的桥梁文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迥龙桥上精致的石刻群雕,饱经沧桑,栩栩如生,宝奁石雕是迥龙桥始建于唐武则天年代的无言物证。石桥两旁的石雕相向对称,共有18组计36件。从桥南向桥中心依次为第一组石狮、第二组与第八组宝奁、第三组官印……桥上的每件石雕皆深含寓意:石狮象征保护神,宝奁为女子盛装嫁妆用的百宝箱,官印代表政权,被桥梁爱好者誉为海上明珠。
凭桥而立,穿流而过的邢港河水,似时光穿行,那一段灯火熠熠,繁盛富强的历史也随之展现眼前,古港与古桥共同见证闽安“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国际公认海上航标——罗星塔
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马尾作为闽江和东海的交接口,是福州海丝行程的起点和终点。在这个重要节点,有一个醒目的标志——罗星塔。
罗星塔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航标。在闽江下游三江汇合处,有座罗星山,山上有塔,因地而得名,就是罗星塔。罗星塔原为南宋建的港口航海灯塔。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明初就标绘在郑和的航海图和以后的航海针经图册里。作为国际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也是闽江门户的标志。
罗星塔原是国际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相传为南宋柳七娘超荐其夫亡灵而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塔毁,天启四年(1624)福州著名学者徐火勃等倡议,在原塔座上重建。塔于1961年灌浆加固,增设护栏和更换铁球顶刹。1985年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一两百年前,外国船舶来到到福州闽江口,在外海远远就可以望见罗星塔,自然会抑制不住地欢呼:,“china tower”,意思就是“中国塔”。约定俗成,罗星塔在国际上就有了“中国塔”的称呼。
罗星塔,世界邮政地名称为“塔锚地(Pagoda Anchorage)”。过去从世界各地要寄到马尾的信,信封只要写上“中国塔”几个字就可以寄到。
塔是人工的一种标志,或记载功德,或表达愿望。一般的塔,大多选择建在山上或者大空地上以引人注目。一般的航标,都是放置在航线中需要提醒的地方,比如礁石或拐弯处。罗星塔,身兼导读和导航双职,所以其选址更是位置特殊、地势险要。
罗星山北侧可以看到有个“罗基高程基准面”标志,简称罗零基准点或水准原点。当年,海上贸易往来频繁,为避免商船触礁沉没,清政府请德国工程师对闽江下游水位和流量进行系统观测,确定了以“罗星塔水准零点”作为闽江罗星塔段最低水位固定观测标记,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水位国际标准,即海拔原点。1992年,全国统一采用黄海零点,比之低2.179米的罗零基准点停止使用。
罗星塔造型古拙,是福州地区明代石塔建筑的代表,为研究明代石塔建筑提供了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建筑及艺术研究价值。罗星塔又是闻名海内外的重要航海、邮政标志,罗零海拔基准点曾是中国东南沿海通用的海平面基准线,是研究中国近代史、航海史、邮政史以及中外交流的实物佐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记者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