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版“土楼” 这座神秘古寨你去过吗?
台海网7月9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自闽侯县城驱车20多公里,来到鸿尾乡溪源村,一座气势恢宏、雄风依旧的古寨赫然矗立其间,颇有几分福建土楼的风采,斑驳的寨墙处处可以看到岁月遗留下来的痕迹。
▲溪源寨土楼正门
这就是溪源寨,一座已有166年历史的清代古厝,它形式别于土楼,功用近于土楼,是一座饱含闽侯乡土韵味的独特建筑。
古寨建于晚清时期 主人家财富成谜
溪源寨由当地乡民林有宜建于清咸丰十三年(1853年),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那么,林有宜是何人?他又是如何积攒下巨额的财富,修建了如此规模宏大的古寨?
▲溪源寨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清代方形土楼
现年78岁的林育成老人是林有宜的后代,他告诉记者,传说林有宜家族是九牧林氏的一支,先祖自三明尤溪迁到闽侯,在此繁衍生息,立下了穆源林氏的根基。
▲溪源林氏支谱记载着房子的来历•林若野/摄
传说林有宜是穆源林氏的第二十世孙,他生于贫困人家,后出外做工,受到了东家小姐的青睐,两人结为夫妻。得到了有力靠山的林有宜,凭借着岳父资助的5亩薄田勤俭起家,到晚年积攒了一笔财富,遂起意营建了溪源寨这座庞大的寨堡。还有一种说法是林有宜为岳父修坟之时,挖出了大量金银财宝,他以此为基,招募工人修成了溪源寨。
▲后庭院的水井,水质清甜
从传说中可以看出,建造这样一座巨大的古寨,对于僻处山野的林氏家族而言,确实是一项极其浩大、艰辛的工程,无疑也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于是才有了各式各样的传说。
保存较为完好 具有鲜明的闽侯乡土韵味
作为鸿尾乡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清代方形土楼,溪源寨选择相对开阔的地带建造。背倚青山,整座溪源寨以土木石混合构筑,前后三进。由外及里依次有门楼、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阁楼等组成。
▲屋顶矮墙内侧精美的“郭子仪拜寿”图
溪源寨主楼八楹七开间,七柱出游廊。内有厅、房计232间。楼内布局严谨,宽敞明亮。主楼左右两侧的阁楼精巧雅致,寨内随处可见精细的雕刻,线条生动流畅,画面形象逼真。门窗均嵌有长、方、圆、八卦形等多种装饰,刻着人物、禽兽、花果等。
▲每一处精美的门窗木雕都充满寓意
然而,最美的还是溪源寨屋顶的景色,屋顶矮墙内侧塑有人物故事与鸟兽花卉等图案,每幅图案都透露出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充盈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平整的屋瓦与突兀的封火墙此起彼伏,登临远眺,蓝天、白云、远山衬托之下的古寨,宛如一幅绝妙的画卷。
▲在青山绿野间远远望去,可以看见一对似驼峰般凸起的高大墙体,墙沿犹如羽翼般飘逸舒展
整座古寨,最有意思的当数大门和围墙。大门用硬木制成,厚达20多厘米,外围铺以铁板防火,十分坚固。寨门前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地,寨墙沿着地形环绕四周,将数栋建筑包裹在内,形如护域之墙,墙上留有近百个射孔。
▲墙顶一块块方状青瓦与土墙紧紧相嵌,犹如武士身上的盔甲,威严肃穆
林育成老人介绍,溪源寨内修有水井、水渠,保障了用水,寨内广阔的空间可以存储粮食。当年,200多间住宅驻扎着武装的村民,不论来犯之敌是山里的匪徒,还是造反的流贼,只要两重寨门一关,寨墙内百铳齐发,面对千军万马也能坚守待援。
美丽乡村建设 助力古寨重焕光彩
百多年过去了,寨堡依然坚固,只是林有宜的后代再也不用在它的庇护下繁衍生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早已在2000年前后搬出了古寨,有的另外择地建屋居住,有的迁居外地。
▲留守在溪源寨里的人还继续守护着祖辈的遗产•邹义东/摄
不过,林有宜的后代子孙对先祖留下的溪源寨依旧呵护有加,虽然并未对外开放,却是里里外外收拾有序,门面也不时修葺一番。
▲雨中天井
1992年,溪源古寨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随着闽侯县越来越重视美丽乡村的建设,溪源寨也借着这股东风重焕新生。
“今年市、县下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80万元,我们特意拿出近200万元投入到以溪源寨为重点打造的项目中去。”村民委员会主任温松告诉我们,如今,村里请来专业的设计团队,利用溪源寨周边区域将几个景点串联在一起,建设为荷花塘、田野公园、休闲步道等村民休闲场所,在保存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溪源寨位于鸿尾乡溪源村,坐西朝东,青山做枕,面揽田园•邹义东/摄
“项目预计在今年12月中、下旬完工并通过验收,届时溪源寨还将打造民宿、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将以全新的面貌欢迎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了解溪源寨厚重的人文历史。”谈起溪源寨的未来,温松娓娓道来。
文章来源: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