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相依,山清水秀扮靓神奇八闽——聚焦福建“三库”实践之森林水库篇

19.07.2016  20:09
  编者按   1989年1月,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中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这样说并不过分。”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态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   二者的理念一脉相承,饱含着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生存与发展、民族与未来的深刻哲理。福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解剖福建的“三库”实践,无疑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森林与水、与农民增收、与粮油供给的关系。《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日前走进福建,成就“三库”系列。
    武夷山之美,精华在九曲溪。九曲溪水绕山环、常年不断,上游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不可没,提供了100%的水量。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闽江和赣江的分水岭,区内有大小溪流150多条。它仅占闽江9‰的流域面积,却每年为闽江贡献17亿立方米的一类淡水。   福建多山,依山面海,内河水系密布。武夷山、戴云山两大山脉绿意葱茏。“六江两溪”(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龙江、敖江和木兰溪、交溪)昼夜流淌,哺育着八闽儿女。驱车福建,远观竹木满山,近看碧水长流。即便是多雨的端午时节,雨后的溪流依然青山映影、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背后,有福建为政者久久为功的坚守。     林业是福建的一大优势、一大保障、一大潜力。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地占全省陆域面积的76.2%;森林覆盖率65.95%,已连续30多年居全国首位。   优势源于积累。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几十年坚持不辍,近年更是形成了五级书记抓造林的机制。1989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用三至五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七年实现八闽绿化。1995年全面灭荒之后,福建又先后提出建设林业强省和生态省的战略构想。2001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体制机制激发林业发展的内生动力。2010年,福建启动实施“四绿”工程,持续推进城乡一体绿化。2011年,福建开展“大造林”活动,在全省掀起新一轮造林绿化高潮。   创业难,守业更难。近年来,福建又提出了“三个必造”,即上年林木采伐迹地必须造上林,上年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和盗砍滥伐迹地必须造上林,上年项目建设占用征收林地的必须通过等面积以上荒山或非规划林地造林予以补充,以确保森林面积有增无减。   资源持续培育。   “十二五”期间,福建完成植树造林1686.8万亩,比“十一五”增长50%。与此同时,全省商品材年产量570万立方米,比“十一五”平均减少17.1%;全省5年完成森林抚育5217.4万亩,并加大了树种结构调整力度,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127万亩、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48万亩、速生丰产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等基地935万亩。造林增加总量、少砍控制减量、抚育提升质量,资源培育卓有成效。   自然参与修复。   福建规定,对水土流失区、水源涵养区的森林开展封山育林,保护林下植被,并辅以必要的抚育、除萌、补植、套种等人工措施,恢复地带性植被和物种多样性,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2015年末,全省实有封山育林面积773.1万亩。     2011年、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两次对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批示。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不胫而走,一时成为全国典范。2012年的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即选在长汀召开。   长汀是福建22个水土流失重点区之一。   没有青山,哪得绿水。当年的长汀,因无序发展小型造纸企业和食用菌种植,山上竹木被大量砍伐,水土流失严重,“火焰山”“河比田高”“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成了长汀的真实写照。   生物措施是治本之策。   长汀人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开始与百万亩荒山作战。各级的项目、资金、技术也开始向长汀聚集。从1983年开始,福建省林业厅先后派出5批林业技术专家长驻长汀,指导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并在造林项目、生态公益林补偿上向长汀大力倾斜。   1986年,长汀森林覆盖率为59.8%,目前提高到79.4%。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8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98.8万亩。全县重点生态区域封山育林210万亩,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率由15%-35%提高到75%-91%,水土流失率下降到国土面积的8%左右。   长汀从“河比田高”到“稻花飘香”、从“土地龟裂”到“湿地公园”、从昔日火焰山到今日花果山,好生态栽成了“摇钱树”,创造了红土地上的绿色传奇。   来自福建省林业厅的消息说,为充分发挥林业在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全省将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加快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全面实施封山育林、着力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建设生态茶山果园,以确保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古田溪水库,又叫翠屏湖。   1958年4月,为阻滞泥沙、延长电站使用寿命,古田水库国有防护林场建立。林场经营范围随水而定,沿湖87公里岸线外展600米,总经营面积5.3万亩。现任场长陈凤娇说:“林场成立初期基本是荒山秃岭,森林覆盖率不到10%,生态功能十分脆弱。”   58年过去了,林场森林覆盖率96.94%,是建场时的9.6倍;森林蓄积量已达21.1347万立方米,为建场时的35.5倍;林地绿化率98.47%,是建场时的5.3倍。   正因为有水库林场的森林呵护,58年来,古田溪水库库容量仍然保持在6.4亿立方米左右,电站年均发电量8亿多千瓦时,最大限度地延长了使用年限。   当年修建水库,古田县城被淹没,就地后撤建了新城;如今重新规划,古田提出“湖城一体”,城市与青山、绿湖融为一体。当年因水而去,如今逐水而居。   陈凤娇说,为适应这一进程,林场2012年起就不再商业采伐,正在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实施景观造林、补植修复,最终实现树种多样化、品种乡土化、色彩季相化。   古田县副县长肖泽敏说,“湖城一体”要实现湖边有城、城边有湖,让百姓在城边就可以走进森林氧吧,享受青山绿水的生态福祉。   古田水库林场、葫芦山国有林场、和平国有林场、宁化国有林场、清流国有林场、三明市郊国有林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林场呵护着一方碧水。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佑生说,随着南平迁市到武夷新区,将来位于保护区的雷公口水库每天最多可为新区提供达27万吨一类优质水源。   喜看福建水丰盈。闽江源、汀江源、木兰溪源自然保护区和武夷山、戴云山……青山常年外送清流。     《福建省“十三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政府印发。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6%,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森林蓄积量净增5000万立方米。而且,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湿地保有量、林业自然保护地面积、国有天然林保有量全部列出“约束性”指标。   福建省林业厅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植树造林总任务500万亩,重点是抓好“三带一区”建设,即沿海基干林带、生物防火林带、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和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   好的生态,更需严格的机制管护。   福建目前正加快划定林地和森林、自然保护区、湿地、沿海防护林、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6条林业生态红线的步伐,实行分类分区严格管控。湿地保护立法即将完成,通过编制保护规划、实行保护名录管理制度、建设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措施,使全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在福建率先铺开,探索出林地管护新模式,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同时又能有力保障全省发展项目建设林地要素的供给。   既要保护生态,又不影响群众利益。当二者矛盾交叉于重点生态区位的个私商品林时,怎么办?永安探索出一条政府与社会相结合之路,赎买。钱由政府和社会共同筹集。2013年,永安市提出,未来10年每年力争筹措3000万元赎买1万亩重点区位商品林。其中财政和社会各募集资金1500万元。同年底,一个非营利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应时而生,负责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赎买和保护。   2015年、2016年福建省级财政共投入1.08亿元,分别在14个县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   从2011年开始,福建停止了天然林皆伐;从2016年起,福建全面停止省属、县属国有林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林暂停商业性采伐审批。林的福音最终换来的将是水的丰盈充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山清水秀的福建,林水关系已无需证明。
中国绿色时报7月8日报道(记者陈永生 林萍 傅凯峰 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