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儒何以成为海商之乡保护神

09.05.2017  13:33
  •   莆头渡口真君堂。

      福州新闻网5月9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 陈坚/文 杨勇/摄)福清江阴半岛是一座与海上丝路相生相长的海商之乡,海商历史可以远溯至南北朝北齐时代。

      上周二,记者与当地文史工作者一起在江阴展开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发现这个不大的半岛上,有古渡的地方就有古庙观,越有名的古渡周边庙观就如海边的相思树一样越密集。

      连着几天,记者访问了多位参与江阴古庙观修复的热心江阴人,细细调查古庙观的历史,发现它们都曾因书院、义学、社学、私塾而赫赫有名。走进古庙古观,会发现除奉祀佛祖道宗之外,还供奉着孔子、孟子、朱子、翁承赞、蔡襄等大儒。其中,高局村孔庙配祀的一尊神是宋代硕儒蔡襄的岳父、名师葛惟明。对镇上庙观有颇多研究的郑明凤说:“奉祀葛惟明的庙观,全国仅江阴有。我们这里人出国拼搏前都会来上一炷香,因为江阴人敬重文化、敬重教育,走到哪里都不忘书香传家,都不忘捐资兴学。”同样对江阴镇历史有颇多研究的严曦老伯认为,这是江阴人走到世界各地都能与当地人民和谐共进的原因之一。

      闲居寺·闲居书院·翁公祠  讲学江阴的翁承赞被当神供

      江阴半岛第一个书院,是位于白屿山之南的闲居书院,由奉昭册封王审知为闽王的翁承赞所创。

      翁承赞(859年—932年),福清新厝镇漆林人。唐乾宁三年(896年),翁承赞以进士第三名被选为探花使,授京兆尹参军,累迁右拾遗、户部员外郎。天祐元年(904年),翁承赞奉昭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自立,国号梁,以翁承赞为右谏议大夫。开平四年(910年),朱全忠以翁承赞为册礼副使,册封王审知为闽王。后朱全忠任命翁承赞为福建盐铁副使,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因朱全忠日渐骄恣,翁承赞辞官回闽。翁承赞回闽后,王审知拜他为同平章事,封晋国公。为闽相期间,翁承赞建议王审知在福州设立“四门学”,并在所属各州县广设庠序以授生徒,发展福建地方教育。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王审知卒。其诸子为争夺政权而造成混乱,翁承赞称疾致仕,因其长子翁玄度迁居江阴,遂曾长住岛上。

      听世代居于江阴的翁玄度后裔翁美福说:“翁承赞在闲居寺旧址课徒,琅琅书声让废寺重显生气。”当时,江阴大旱,饥民甚多,他卖掉了御赐玉带,接济灾民,还捐资帮助江阴莆头至高岭之间建了一道海堤,即便于莆头渡口扩大,又挡住风浪海啸,造两千亩农田,乡民立祠于闲居寺,并将翁承赞事迹在莆头村高氏宗祠内绘成壁画以纪念。

      因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江阴集兵抗金,又因赵宋端宗皇帝曾避难于此,元兵登岛烧杀一番,闲居寺毁于兵火,唯翁公祠无人破坏。元明二季,闲居寺不在,但翁公祠香火仍旺,江阴子弟出海解缆之前仍不忘来此燃香祈福。清代闲居寺方才中兴,后再度废弃。改革开放后,海外江阴人念翁公保佑自己踏海平安、事业有成,捐资重修,辟殿奉祀翁承赞夫妇。

      闲居寺今存古迹不少,神奇传说颇多。旁有张真人瑞井一口,据称改革开放侨贤重修闲居寺时,日用水近百吨,井水仍源源不竭。

  •   朱文公祠。

      瀛洲书舍·朱文公祠·孔庙   兴教江阴的葛惟明被奉为神

      江阴半岛最著名书院当属位于今高局村的瀛洲书院,朱熹曾来此兴学,两任福州知州的蔡襄是这里培养的,江阴第一位进书院读书的女孩也出在这里。郑明凤说:“这里曾培养了18位进士,出了40多位对中国历史有贡献的名人。

      瀛洲书舍为葛惟明倾力所建。葛惟明(976年—1045年),世居广陵(今江苏江都),为当地望族。唐末举家南迁江阴避难,为葛坑村肇基始祖。他才华横溢,但屡试不第,“积书千卷,授生课徒”,声名远播。1025年,蔡襄(1011年—1067年)由仙游县尉凌景阳推荐来岛,拜葛为师。因求学者激增,葛惟明遂办瀛州书舍,并在书舍奉祀孔子。

      瀛洲书舍开女孩读书之风。葛惟明三女葛清源(1016年—1045年),与蔡襄同窗共学,情深意切。1030年,蔡襄登进士,当年蔡葛完婚。

      瀛洲书舍办学业绩甚好,名声颇大。当地人相传南宋淳熙年间,朱熹前来瀛洲书舍讲学,还曾在四位得意门生陪同下,登上全岛最高峰——双髻峰,看山下船来船往,命学生展纸磨墨,题下“天开画图”四字。

      朱熹逝世后,瀛洲书舍山长和江阴人在书舍旁建朱文公祠,并配祀葛惟明,感谢他让海中孤岛成了书香之洲。

      瀛洲书舍,元时做过义学,明时做过社学,清时做过义塾,民国时做过小学,一直是江阴教育重地,祭孔祭朱文公也祭葛惟明。

      历代修校舍修朱文公祠者,多为从江阴登船沿着海上丝路走向世界的华侨。近些年来,海内外江阴人又捐巨资在当年瀛洲书舍、朱文公祠旧址上,建起了孔庙,奉祀孔子、孟子、朱子、葛惟明。记者在功德碑墙上发现,不少海外华侨是祖孙三代携手相捐的。村里小学校长对记者说:“因为中华文化是我们江阴人立身根本。

      葛坑宫·万寿堂·加冷宫   办学星洲的黄治基被代代传颂

      江阴岛上曾经有座专门奉祀葛惟明的葛坑宫。葛坑宫位于当年的葛坑村,即今高局村东侧,为葛氏祖居地,因方言长期被误为“夹坑”。江阴葛氏以文、财成为一方巨族,后与他姓争夺渡口失败,举族迁往他乡。但人们念及葛惟明兴学育人之功,在当年葛坑村旁建起葛坑宫祭祀葛惟明,后因方言偕音误为“夹坑宫”。名僧希颜将之扩建为万寿堂。

      明清两季江阴人到东南亚者甚多,其中以参与开发和建设新加坡者居多。他们从家乡葛坑宫分香在新加坡建了座加冷宫(夹坑宫偕音),承继家乡文化,香火甚旺。

      江阴的葛坑宫,由海内外江阴人共同捐资,今扩建为伽蓝寺庙观群。

      江阴人敢拼会赢,成为一方大商者甚多。江阴出过不少本地文史图书,著者编者皆江阴人。记者发现,书中介绍巨商者不多,但有一海外办学者是逢书必载,他就是江阴北郭村人黄治基(1866年—1928年)。黄治基一生办学,晚清曾任福州培元书院教授、毓英女校教授、福清融美学校监学兼毓贞女校教授等职。民国初年下南洋,曾任新加坡培青学校校长兼代理诗巫基督教学校校长,并为国文教授。

      曾长期担任江阴中学校长的翁德华就说:“中华文化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硕儒是我们江阴人踏浪耕海、闯荡世界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