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36家公立医院将实施综合改革 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记者从宁德市医改办获悉,6月20日零时起,宁德市9家城市公立医院,将实施以药品(中药饮片除外)、耗材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而去年12月15日已开展药品零差率改革的27家县级公立医院,也将与城市公立医院同步实施耗材零差率改革。
36家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
药品、耗材全部零差率销售
以药补医,一直被看作医疗领域的毒瘤之一。去年12月15日零时起,我市27家县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打破了这一“潜规则”。
在此基础上,今年6月20日零时起,9家城市公立医院也将加入改革队伍,其中包括宁德市医院、宁德市闽东医院、宁德市中医院、宁德市康复医院、宁德市妇幼保健所、宁德市福安精神病人疗养院、宁德市福鼎精神病人疗养院等7家市级公立医院,以及蕉城区医院、蕉城区妇幼保健院等2家主城区的区级公立医院。
除了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这36家公立医院还同步实施耗材零差率改革,“像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介入支架、起搏器、人工晶体、骨科材料等有收取费用的医用耗材,都将按照进价销售。”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说。届时,全市公立医院(含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民族医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机构)将实现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全覆盖。
据该负责人介绍,根据原有的政策规定,公立医院按省定中标价采购药品后,允许按进价的15%左右加价销售,15%的差价作为医院药物采购、储存、调配过程中的合理成本及适当利润。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则是在全省统一招标价格上加成3%~8%后销售。而本次改革后,全市公立医院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耗材按实际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得加收任何费用。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将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有力有效防范“大处方”和滥用抗生素行为;通过完善和实施基本药物等制度,强化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相关举措,会使得用药、检查行为更加科学、合理、规范,不但能进一步降低病人医药费用负担,而且更有利于病人疾病治疗和康复。
同步实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降低检查和检验类价格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被列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三批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主要目的是探索建立公立医院运行的新机制,而不是简单的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另一方面,还将实施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
据介绍,此次我市调整市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项目2113项。此外,根据全市县级公立医院2014年12月15日药品零差率改革评估情况和开展耗材零差率改革实际,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再作适当调整。县级公立医院共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项目2102项。
“这其中,既降低了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类价格,又适当提高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特色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慢性病病人、对药物依赖性较强的门诊病人,医药费用有一个较明显下降趋势;对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要求较高、药物依赖性不强的住院或手术病人,医疗费用可能有所上升,但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大多数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保基金支付也相应增加。
该负责人表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不会增加患者负担,而是使公立医院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得到合理补偿,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新农合)支付范围。同时,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按医院等级层次,合理拉开全市不同层次、不同等级医院之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差异,保持市、县不同等级医院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促进分级诊疗。
在减轻特殊人群的医疗费用负担方面,对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的公立医院门诊诊查费属门诊特殊病种治疗项目的,诊查费除个人支付1.5元外,最高按主治医师及以下诊查费的标准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超出主治医师诊查费标准的部分由个人自理。
同时,我市还明确规定尿毒症患者每周可在定点医院接受不超过2次免费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费和血透监测费由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基金支付90%,定点医院减免10%。超过2次血液透析治疗的,第3次开始按原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待遇不变。
医院改革名单
一、市级公立医院(5家)
宁德市医院、宁德市闽东医院、宁德市中医院、宁德市康复医院、宁德市妇幼保健所
二、县(区)级公立医院(31家)
蕉城区医院、蕉城区妇幼保健院、古田县医院、古田县中医院、古田县妇幼保健院、古田县精神病院、屏南县医院、屏南县中医院、屏南县妇幼保健院、屏南县精神病院、周宁县医院、周宁县中医院、周宁县妇幼保健院、寿宁县医院、寿宁县中医院、寿宁县妇幼保健院、福安市医院、福安市中医院、福安市民族医院、宁德市福安精神病人疗养院、福安市妇幼保健院、柘荣县医院、柘荣县中医院、柘荣县妇幼保健所、柘荣县精神病院、福鼎市医院(含福鼎市中医院)、宁德市福鼎精神病人疗养院、福鼎市妇幼保健院、霞浦县医院、霞浦县中医院、霞浦县妇幼保健院。
七个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二是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三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四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五是推动药品流通领域改革。
六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七是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记者 林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