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计委亮出十八大以来“成绩单”
在全省卫生计生工作视频会议上,朱淑芳主任回顾总结十八大以来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国家卫生计生委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卫生计生事业迎来一系列重大机遇:福建省被列入首批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并被列为首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暨产业园建设试点省;国家卫计委与省政府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组织3所国家顶尖医院与我省3所省属医院“一对一”合作共建;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推进健康福建建设;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卫生与健康补短板工作,实施结构优化、学科完善、龙头提升、基层基础、中医固本、公共卫生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健康等八大工程;加大卫生计生投入,开展医疗“创双高”,实施省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实现重大变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推进改革不观望,体制机制活力持续激发。 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强化政治担当,敢于啃硬骨头,齐心协力为改革发力。 顺利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改革, 实现了卫生和计生两个机构资源整合,干部职工在思想、工作、文化、感情等四个方面全面融合,全系统运转顺畅,达到了“1+1>2”的效果。 生育政策调整平稳实施, 实现了从双独两孩向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的历史性转变,全省出生人口平稳增长,符合政策预期。针对两孩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孕产妇比例增高的新形势,优化整合妇幼资源,增加产科、儿科等服务供给,推行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保障母婴安全。2017年孕产妇死亡率12.41/10万、婴儿死亡率3.6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74‰,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面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体系,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增强;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省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旧机制,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初步建立了运行新机制,强化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省属及部分市、县公立医院实行院长目标年薪制,人事薪酬等制度改革取得突破;进一步深化基层综合改革,所有三级医院参加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平稳起步,村卫生所一体化管理扎实推进,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这些改革进展具有突破性、标志性意义,为改革继续推向纵深创造了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我省医改实践高度重视,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分别听取了三明市及福建省的医改汇报;国家有关部委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对我省医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全国仅两个省、规模3.1亿美元的世界银行贷款医改促进项目落地实施;在国家2016、2017年组织的医改效果评价考核中,我省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分别获得1000万元、1952万元奖励。2017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在我省召开全国综合医改推进现场会,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和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来闽调研,对我省医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加成,首创“慢病先行,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三明市“三医联动”、“两票制”、年薪制等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在全国推广,三明医改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二)补齐短板不止步,发展动力持续提升。 坚持问题和需求双导向,抓难点、强弱项、补短板,有效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五年新增医疗机构床位4.46万张,增长31.97%,初步建立了省、市两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健全了县域医疗卫生网络。省属各医疗机构一批改扩建项目顺利完工,新建的省立金山医院竣工投入使用,省儿童医院、省疾控中心迁建项目正式动工,省妇产医院、省脑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已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全面开展医疗“创双高”, 落实委省合作共建协议,省立、协和、附一医院分别与北京协和、上海瑞金、上海华山医院建立了“一对一”合作共建关系,组织学习国家3所高水平医院发展理念、管理方式、医疗技术“真经”,初步实现医院环境更加优美、制度建设更加优化、服务质量更加优良的“三优”局面,呈现学术交流增加、科研项目增多、科研投入增长、平台建设增速的“四增”态势,做到运用新技术和引进尖端设备双管齐下,形成高层次人才“走出去”“引进来”良性流动格局。3所医院开展了60余项新技术项目,Ⅲ、Ⅳ级手术比例合计分别提高9.14、2.33和9.25个百分点。根据2014-2017年中国科技影响力排行榜,我省上榜学科数呈上升趋势。协和医院再次荣登“中国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版)百强。 坚持中西医并重, 实施中医“名医名药名科名院”战略,加强中医药继承创新和人才培养,培育建设福建省名优中医院,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五年来,中医类医院床位增长34.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比例达到22%;累计选派40名国内名中医访问学者,培养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72名;杨春波成为我省首位国医大师,陈民藩、杜建、吴熙荣获首届全国名中医称号。泉州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1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评审验收。 落实社会办医的各项优惠政策, 积极开展闽台医疗服务合作交流,实现社会办医长足发展,五年新增社会办医床位2.51万张,2017年社会办医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的18.04%,比2012年提高5.73个百分点。平潭综合实验区探索“一岛两标”,积极引进台湾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投资建设特色专科医院。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医教协同,扩大医学人才培养规模,为乡镇卫生院培养“本土化、直通车”大专学历医学定向生1800人,招收全科医生各类培训对象2820人。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9643人,医学类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比全国提前5年实现全覆盖。22家医院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6家医院9个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专科医师规培试点。五年增加执业(助理)医师1.76万人、增长26.39%,注册护士增加3.11万人、增长43.67%。选拔培养高层次专家,引导人才下沉基层,人才结构趋向合理,现有高级职称医学人才比例达到8.16%,医学博士达到1413人。各地积极构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福州市率先出台基层医疗机构收入分配和绩效激励机制,激发基层活力,2017年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增长38.5%。
(三)保障人民健康不走样,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从群众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健康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针对看病就医问题, 扎实开展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创新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举措,千方百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根据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显示,我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群众满意度从2014年的79.20分,提升至2017年的86.68分,93%的调查对象予以认可。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我省共有26个集体和个人分别荣获优质服务示范医院、示范科室和示范个人,门诊患者总体满意率居全国第二位。省立医院实行出院费用床边结算和第三方支付,出院患者结算时间由1小时缩短为10分钟。 针对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将大病救治病种由国家规定的9种增加到13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医疗费用平均个人负担大幅减轻,我省的做法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批示肯定。我委承办的《关于精准扶贫中加大健康扶贫力度的建议》,被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评为“满意”。 针对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建立省防治重大疾病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艾滋病、慢性病、精神卫生等一批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基本公共卫生人均补助由25元提高到50元,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宁德市推广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项目,促进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全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洁行动扎实推进,全省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3.9%、居全国第5位,创建国家和省级卫生城市19个、卫生县城(乡镇)134个。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完成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创建6个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区)和2个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 针对舌尖上的安全问题, 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测点覆盖所有县(市、区),哨点医院覆盖全省二级以上医院,省市两级疾控机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设备达到国家配置标准。制订实施3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填补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空白。 针对疫情防控和公共事件, 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省的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成5类25支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省立医院队晋升为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实现我省国家卫生应急队伍“零”的突破,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预案,成功举办“健康使命”系列演练;有效防控H7N9流感、黄热病、登革热、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圆满完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四)强化事业发展保障不放松,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省委作出健康福建建设战略部署后,我委主动发挥卫生与健康牵头主责部门作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牵头制定一系列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南平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卫生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工作机制。生育政策调整后,我们及时转变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式,推动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避孕方法自主知情选择、生育登记服务、流动人口电子婚育证明等方面改革,实施计划生育系列奖扶制度,实现了计划生育由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家庭转变。各级计生协会围绕新时期“六项重点任务”,生育关怀、幸福工程、计生小额贴息帮扶贷款、安居工程、金秋助学、法律援助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惠及广大计生家庭。漳州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等国家级品牌创建成果不断深化。 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 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构建“审监分离、批管并重”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模式,全面启动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推进“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龙岩市开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改革,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认可。 顺应健康信息化建设发展形势, 构建覆盖全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立医疗机构和50%民营医院的信息网络,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累计存储各类健康医疗数据约6.39亿份;各级医院普遍应用第三方支付、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手机APP等服务;实施就诊“一卡通”项目,在省内实现一卡通用、新农合异地即时结报、诊疗记录共享,39项检查检验结果实现网络互认。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我省召开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现场会,推广我省的经验做法,莆田市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建设工作被列为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优秀案例。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建立预防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出台《福建省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将解决医患纠纷纳入依法化解、依法维权法治轨道,医疗纠纷数量逐年下降。 加强卫生计生对外交流合作和对口援助, 组织医疗队和专家组赴博茨瓦纳、塞内加尔开展援非医疗服务,有5批130名援外医疗队员获得国家和受援国表彰,3人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和驻村(蹲点),深化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宁夏工作。援助西藏昌都市开展包虫病调查工作成效显著,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表扬。
(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松劲,工作合力持续增强。 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廖俊波同志学习等主题教育,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更加明确,“四个意识”更加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更加扎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以维护人民健康为最高使命,恪守宗旨、辛勤工作,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彰显了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优良医学传统,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4个、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9个、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1名。省卫生计生委连续两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绩效管理工作优秀等次,荣获“省直‘1263’机关党建机制示范单位”称号。加强对干部职工队伍的监督管理,坚持对领导干部日常谈话提醒,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不断加大执纪审查力度,严肃查办一批违规违纪案件,形成有力震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组织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和“红包”回扣专项整治,推动行业“九不准”落实落地,进一步树立了清风正气,营造了干事创业氛围。
圆满完成厦门金砖会晤、全国首届青运会等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任务,统筹协调推进卫生计生安全生产、反恐维稳、医养结合、职业病防控、国防动员、拥军优属、干部保健、离退休老干部等各项工作。
省卫生计生委朱淑芳主任作工作报告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委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