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长假外出注意防蚊

23.09.2014  10:28

 

         伊蚊(俗称“花蚊子”)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登革热是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防控登革热,关键是防蚊。福建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促进中心提醒:国庆长假将至,计划出游的人们,特别是准备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人们,要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或怀疑患传染性疾病时,应推迟、取消或及时中止旅行,及时就诊。

     靠“花蚊子”传播 不会人传人

    记者获悉,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这种蚊子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伊蚊在叮咬登革热病人后,病毒就可在其体内存在。当带毒的蚊子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将疾病传播给健康人。无论是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都可能被叮咬而患上登革热。

     三痛”和“三红” 速查登革热

    记者从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促进中心获悉,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患上登革热后,患者会出现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三红:面、颈、胸部潮红(三红征),还可结膜充血;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及乏力和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如果您具备以下3个条件: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出现上述症状,请立即就诊。确诊后需隔离,以防进一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