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民意”让文明创建量质齐升

13.11.2020  15:34

  不久前,家住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龙洞街道全运村社区的张女士在社区遛弯儿时,发现绿化带内有一处破旧的水泥隔离墩,影响美观且存在安全隐患。她随即拍照上传到龙洞街道开发的微信小程序“行走龙洞”上。不一会儿,城管和社区工作人员就来到现场,对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11月11日《光明日报》)

  文明城市是我家,文明创建必须通过大家的努力得来。地方政府、小区物业管理只有多在争创文明小区的工作中拿出新思路,不断鼓励居民共同参与小区的文明管理,城市文明创建才能提档升级,文明环境的营造及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才会逐步强化,让文明真正成为大家共同坚守的行为规范。

  创城不易,守城更难。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最终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也并不意味着创建工作的结束,而应转为常态化、长效化的文明城市建设行动。一旦懈怠,还可能面临被“摘牌”的风险。发现问题随手拍,上传平台解决快,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像全运村社区那样,利用网格力量来维护文明,社区所有居民都可以通过“行走龙洞”小程序共同参与文明创建和社区管理,如此守护文明城市才会不留死角。

  让群众当好文明创建的主人,文明城市创建才有生力军。近年来,各地将创建文明城市当成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当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手段,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内容形式、手段方法,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众所周知,创城的核心不是城市,而是市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终的成效说到底还是要看老百姓支持不支持、参与不参与、满意不满意。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将市民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文明创建才有生力军。

  畅通“民意”,让城市文明创建更高效。城市是有机生命体,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创建过程中要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一个小小的微信程序就能提升城市管理的速度,文明创建就要敢于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采用科技大数据助阵,把文明城市创建融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之中,才能积极探索建立民生实事票决、“民意直通车”等制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让城市因为创建更文明,让市民因为创建更舒心。

  文明创建走高走新,要敢于跳出“小天井”。促进文明创建工作有的放矢,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让群众反映问题渠道通畅,有条件的地方更要积极组建市民文明巡访团,常态化开展辖区内巡访和跨区交叉巡访,避免文明创建中的“不设庐山真面”现象,尤其要开发社会文明信息管理系统,将不文明行为信息与文明单位考核等挂钩,以法治手段保障文明创建常态长效促进社会公德的养成,建立城市管理的良性循环,以保证文明城市创建保质保量,最终达到文明量质齐升!(晋安区文明办 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