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材应用还需跨过几道“坎”?

12.05.2015  18:50

  随着校园信息化进程,各种信息化教育手段正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电子教材就是其中一例。当前,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电子教材,北京、上海等地也在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没有开发标准,没有多少可借鉴的经验,要组织教育、出版和软件开发人员协同工作”,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电子教材项目负责人乐进军看来,电子教材的应用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变革。

  与传统纸质教材不一样,电子教材应用还面临哪些困难?还有哪些坎要迈过?还有哪些理念需要更新?

  第1道坎:巨额硬件成本制约电子教材推广

  围绕教学主题,教师可通过ipad平台,将大量彼此联系的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快速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通过ipad内置的软件系统可实现实时可视可量化的互动。电子教材的运用显著提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看得见的效率提升,离不开硬件设施的可靠保障。

  电子教材不只是一个阅读内容的载体,而是一个集阅读、播放、记录、交互多功能的复合体,一个重要的衍生价值在于构建数字互动课堂。这意味着如果要实现更理想的应用,对学校网络平台及硬件设施要求更高。

  乐进军分析说,首先是对校园网络带宽等要求更高,要能容纳整班学生同时访问网络,且实现无线上网;硬件设施方面,首先需要电子教材的载体——终端(平板电脑或PC,项目以平板电脑为主)、数字投影,以及进行数字存贮和交换的服务器;软件环境方面,需要有数字教育管理平台,支持终端间的互动、展示,以及对终端的控制等。

  北京市白家庄小学信息网络负责人张国徽说,对一所学校来说,师生手中的ipad能够发挥作用,需要无线网络、课堂多媒体设备和后台服务器支撑的智慧课堂作为保障;而智慧课堂要发挥作用,又需要嵌于区域校园网络内的数字校园设施作为保障。

  作为北京最早进行电子教材实验的学校之一,白家庄小学给每个校区配置了可供一个班使用的40台ipad设备;为满足课堂信息传输,在每个班级架设了无线路由器;购买了屏幕无线推送正版软件;后续还需要承担技术工程师的服务费。张国徽说,学校承担的这些成本是小部分,真正大头的投入是服务器后台、网络成本,这些都需要区级和市级统筹。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市近年的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数字校园、远程资源共享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整体投入数以亿计。

  显然,硬件成本将是制约电子教材推广范围和前景的首要制约门槛。对这一问题,乐进军说,电子教材的应用分不同层次,可以是单机应用,也可以是教学互动应用;可以是教师展示为主,也可以是学生人手一机的阅读和操作。在需要巨额硬件成本的情况下,实验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投入成本。

  第2道坎:功能提升难以形成常态机制

  在旁观者看来,电子教材实现的第一种功能是将纸质课本的内容“”到了电子设备中。由于电子设备具有容量大、可以运行多媒体的特性,教材得以克服传统纸质媒介的束缚,以多媒体的方式补充更多关联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乐进军说:“随着教学内容从平面转为多媒体,功能不断提升就是随之而来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电子教材需要根据教师实际教学需要不断增加新的功能。在京版小学音乐电子教材中,最初的模式只是纸质教材的电子版,呈现的特点是静止的。在实验教学中,根据一线教师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和学生反馈,逐步增加了学生自主听唱、歌谱批注、光标跟随、资源拓展、录音自评、复习互动反馈等功能模块。

  电子教材的应用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例如,课堂上,利用电子教材实时互动的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课堂反馈开展分层教学;利用电子教材多媒体的特性,教师能够向学生展现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依托电子教材转变教学方式要形成常态,还需要教师不断将个人教学实践经验和储备的课件、延伸学习资料等资源注入电子教材。

  显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现有的资金投入、教师绩效考核制度都还没有把电子教材功能提升纳入其中。乐进军说:“电子教材是教与学新的平台,电子教材实际应用的效果,有赖于一线教师和技术工程师合作,在教研和教学实践中对电子教材持续的改进。

  “我们认为电子教材带来的变革决不仅体现在教学中。随着电子教材实践的积累,势必会影响到未来学校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学校教育管理的组织乃至学校教育质量评价都必须随之调整。”白家庄小学校长祖雪媛说,“比如,应该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机制来保障电子教材应用的持续推进?谁为改革的成本买单?如何评价教师额外的付出?

  第3道坎:大多数教师不完全理解电子教材

  对教师来说,运用电子教材意味着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需求,大幅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信息素养和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

  然而,现实中教师队伍的信息教育素养很不均衡,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乐进军说,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北京教师队伍对信息技术设施应用的经验更丰富,总体水平也较高。但即便在北京市范围内,又存在城区教师水平高于郊区县教师的状况。以位于北京城区基础较好的白家庄小学为例,为了开发视听写作校本课,白家庄小学参与实验的教师与电子教材课题组以及软件开发单位的技术工程师,从接触到合作磨合了近3年。

  “大多数教师不懂电子教材备课、上课的系统怎么操作。”白家庄小学音乐教师任雪说,“掌握了操作技术后,教师就面临课堂教学需要重新设计的问题;而技术问题、授课形式确定后,很快又发现能够使用的素材资源极为缺乏,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补充。

  应用展示课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艰辛,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电子教材推广对教师的考验。祖雪媛说:“国内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资料,干部与教师需要借助专家提供的国外资料,研读新颁发的学科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电子教材的优势入手,确定了课程的实施框架,所有的专家和一线的实验教师共同经历了研读教材、调研学生、搜集素材、课堂实践、课后研讨、反思修订等环节,通过反复实践与研讨调整,每门课的教材内容至少经历十余次修改,才最终形成了一门电子教材展示课。

  为了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北京电子教材项目组编写了培训手册,经常组织项目培训会,开展对实验校的专题校本培训。然而,这种由电子教材开发部门与实验学校组织的小规模的培训方式,很难满足未来电子教材推广后大规模教师培训的需求。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任重道远。

  第4道坎:电子教材应用不能忽视学生健康

  在2014年最近一次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赛中,单独统计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结果为64.41%,虽然已经比上一年下降1.34%,但绝对数值依然很高。北京市教委体美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孩子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屏幕,给学生视力维护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不良检出率下降1.34%已经非常不易。

  在北京市推广电子教材实验期间,试点学校需要征集参与实验班学生家长的意见。首批5所试点校都遇到了家长对此表示忧虑的情况。“在北京开展电子教材实验过程中,的确有家长或学生表示担心。”乐进军说,“北京电子教材实验项目组的做法,一是在开发时注意界面的美观、和谐,屏幕画面的色彩、字体、字号、行间距等方面尽可能有利于学生视力健康;二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结合学生培训手册等方式,让学生注意坐姿,调整屏幕亮度、音量等在合适的范围;三是控制学生应用电子教材频次,避免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证明或证伪使用电子设备会影响学生的视力。然而,对于一项可能大范围推广的教育项目,没有确切的数据证明或证伪本身就是一个问题。面对家长对电子设备应用可能对孩子健康有影响这一真实存在的忧虑,电子教材的应用显然还需要来自健康监测部门的支持。

  电子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到底存在什么优势和价值,在中小学教学中电子教材应用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子教材该怎样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厘清和解决。“2010年启动,经过5年攻关,北京围绕北京版义务教育教材开发了数量较丰富、多种类型、多学科的整册电子教材,并自主开发出了电子教材研发部分标准,积累了一些电子教材开发所需的素材资源。”乐进军说,“我们始终坚信电子教材前景光明,但前进的道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