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舒心”照亮“书心”

27.07.2020  13:00

  继多年前杭州图书馆接待流浪汉、拾荒者无门槛阅读后,7月20日,在浙江又出现了一个“最温暖”的图书馆,它不仅为八旬老农无押金办读者证,闭馆日还热情让老人进馆,破例外借十多本期刊。(据7月23日人民网)

  84岁的老人不做农活,想看看书,于是坐半小时公交、步行40多分钟前往图书馆。图书馆馆长见到老人如此爱书看书,深受感动,破例闭馆日开门,破例将不外借的期刊借给老人。一边是充满“书心”的老人,一边是秉持“舒心”的服务。这一来一去中,让我们看到的是“书心”与“舒心”之间的碰撞,这份温情与默契,如同“高山流水遇知音”,令人羡慕。

  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不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还是理解与被理解,欣赏与被欣赏,珍惜与被珍惜的关系。无论是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还是在图书馆留言的吴桂春,双方都是在互相“成就”。一些图书馆之所以热门,成为人们必到的“网红”打卡点,除了设施齐全、书籍丰富、环境优美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舒心”的阅读氛围。这种氛围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切切实实地存在于每一处角落,让每一位读者自踏入图书馆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得到。

  书需要有懂得欣赏它的人,读者也需要被欣赏。图书馆考虑到老人交通不便,帮助其办卡、续借,又在纸条上写了还书日期,告知公交线路,第二天还破例开馆、借出杂志,表面上看是贴心服务,实际上,馆长更多是因为“他是位值得年轻人敬重和学习的长辈,也是位令人感动的爱书老人”。因此,与其说是服务暖人心,不如说是老人看书的执着鼓舞了人心、振奋了人心、感动了人心,由此激发出的善良,是因“”而起,因“”结缘,因而“成就”了彼此。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让更多人反思“最好的地方”到底该是怎样的地方?无论是高楼林立,还是烟火气息,最能抚慰人心的,应该是城市发自肺腑的“善心”,让人能拥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幸福感。

  城市发展,既要规则的尺度,更要人性的温度。图书馆为老农破例,也许并不是先例,也显得“微不足道”,但也正是这种微不足道的破例,让更多人看到了城市中的美好,感受到了人间值得。(莆田文明网 吴昊)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