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升华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
工匠精神为抓手,切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随着学校特别是相关行业院校“劳模工匠进校园”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工匠精神创新开拓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氛围正在不断形成。(4月28日《光明日报》)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中国的高铁、中国的纺织、中国的机械都堪称世界之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相关学校聘请劳模走进校园,向学生讲述工匠精神,这不仅是对劳动意义的升华,更是帮助学生自觉树立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再教育。
学生的劳动素养,需让他们明白劳动的意义。只有将工匠精神深入到学校的劳动教育当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从这些劳模身上感知他们是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的。如何为中国的创新精神注入工匠精神的。劳模并不是与生俱来,也是在热爱当中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将劳动的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广大劳模在精益求精中,积极阐发劳动的价值,这才是劳模精神带给学生教育的真谛。
用工匠精神孵化劳动教育新模式,不能单凭课堂上的说教,更要让学生身体力行感受劳模的精神。劳模工匠进校园只是各地开展校园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点,但是,要真正透过这个点,将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的始终,成为学生塑造劳动品质的提升工程,不能单凭纸上谈兵,更不能光满足与课堂,要让劳动实践更好地在学生中开展起来,让动手动脑,这样,工匠精神才会更好融入学生精神世界。
用工匠精神孵化学校教育的新模式,需要请进来,更需要走出去。劳模走进课堂,深入浅出地讲述工匠精神固然重要,让学生体育劳模的品质更加重要。各级各类学校,只有积极构建学校与劳模工匠长期联系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才能真正提升工匠精神在学生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让工匠精神随着学生的年龄、心理灵活运用,激发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燃点,让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责任得到加强。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改变人生,劳动使得我们更加强大。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的学校不能光满足让学生过节,或者请几个劳模来给孩子讲讲课,只有常态化地让劳模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的互动,对学生不单强化学生劳动体验、亲历劳动过程、才能提升劳动育人的实效性,让劳模工匠这份宝贵的创新、创造精神,勤俭、奋斗、奉献精神,为青少年提升劳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增加动能。
只有多用工匠精神升华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才能激励青少年更好地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以劳动为荣,让工匠精神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载体,夯实青少年的劳动素养建设更美的新时代。(福州文明办 雷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