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理财产品资金转买基金 银行资金流出压力增大
昨日,股市一举冲破4600点,随着股市大热,各类挂钩股市的基金和理财产品成为热捧的对象,而银行的存款和其他理财产品则遇冷。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银行网点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资金转向基金的比率大概在50%至70%。分析认为,在利率下降的背景下,资金流向资本市场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投资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审慎考虑风险。
现象1:
银行存款流失 资金跑步入股市
随着股市大热,基金、结构性产品接连创下收益和销售的高点。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大赚4946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增加1950亿元,环比增长65.1%,几乎接近去年全年基金的盈利。受股市大热影响,公募基金目前平均每天新增42万户;规模达61997亿,成为储蓄以外的第二大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账户4.89亿户,同比增长43.5%。牛市所产生的“虹吸效应”正在给银行制造一个大麻烦——存款搬家。
“目前,银行存款大概都有5%~10%的流失率。”一位股份制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根据16家上市银行公布信息整理,对比2014年同期增速可以发现,除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以外,其余12家上市银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速下跌。从今年一季报的情况看,12家银行存款增长出现了极大程度的不稳定。而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行、平安银行表现不尽如人意,增速较去年一季度而言,甚至出现了10个点左右的回落。
此外,记者翻看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2月,多家银行在广东地区的存款增速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现象2:
理财产品卖不动 代销基金一日抢光
据普益财富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月报显示,4月份,各银行共发行组合投资类产品2947款,市场占比为50.59%,挑起银行理财产品“大梁”。专业人士认为,此类产品投向选择更多,资产回报更好,因此受到银行青睐。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于互联网理财、证券产品来说较低,但银行理财的属性决定其无法做到非常高的收益。所以,不少银行将权益类投资和银行理财组合起来。
“在股市不好的时候,理财产品的新增量大概是存量的两倍以上,视乎各支行情况而定。但现在理财产品新增量并没有比存款有多少优势,而且理财产品的增长率也降低了许多,原因在于股市造好,客户也不太愿意投资理财产品。”某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这几天都陆续有新基金面世,客户投资热情很高,有的都是额度一天就抢光。”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据悉,相关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股市向好,部分银行网点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资金转向基金的比率大概在50%至70%,“因为银行销售人员最近也会主推客户投资基金与保险产品,特别是基金。”
投资建议:
一般家庭建议股票型投资占比三成
股市人气持续高涨,而基金销售呈现火爆局面,有市场号召力的基金公司或过往突出的基金经理受到市场的追捧。销售规模过百亿的股票型基金和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也不是新闻。当前,投资者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呢?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高级理财经理李立认为,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审慎考虑风险。股票型资产占比不宜过高,尤其是新进场的投资者。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来讲,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风险较低的股票型基金产品,例如打新股策略的基金、保本型基金产品等。一般预期收益率例如打新基金正常情况下是年化10%左右。而对于各类指数基金的选择应谨慎一些。
此外,要注意流动性资金的管理,可以考虑配置一些股份制银行的现金类管理工具,这部分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4%~4.6%左右。
最好还要配置一些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在6%。
“家庭资产配置具体要看个人的风险投资喜好,但一般家庭建议股票型资产30%、稳健型资产50%~60%、保障型资产10%~20%。”李立告诉记者。
购买金融产品三注意
注意一:选对机构
目前,市场上针对个人投资者的金融理财产品品种繁多。投资者应综合考虑产品发行机构的资质、规模、信誉、管理水平和过往业绩,审慎选择合适的对象。对于金融知识匮乏的投资者、特别是中老年投资者来说,如果不太熟悉情况,建议优先选择规模大、实力强、信誉好、管理相对比较规范的正规金融机构。
注意二:选对产品
任何金融投资产品都有风险,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高风险的投资一般适合年轻人、高收入者和具有丰富金融理财经验的人。一般来说,老年人、低收入者和刚刚开始金融投资的人不建议进行高风险投资。因此,事先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非常重要。
注意三:多查询核实
投资者需要警惕金融诈骗。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为例,投资者应在银行柜台签署正式的理财协议,由银行工作人员办理相关手续。不管是银行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还是正式代理销售的基金、保险、信托等第三方金融产品,都可以通过该银行的官方网站和客服电话进行查询、核实。在正规的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银行不会要求客户将理财资金转入个人账户,也不可能在第三方场所签约或者由第三方人员签约,更不会提出代为保管银行卡、存折、U盾,绑定他人手机号码,代为设定密码等不合理要求。 文/广州日报记者李婧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