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利:坚持在为民 办实事道路上“边走边想”

08.06.2016  19:37

  王宗利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福州日报6月8日讯(王宗利/口述 记者 吴隽/整理)

   人物名片

  王宗利,男,1955年4月出生,1973年12月入党,现任晋安区鼓山镇前屿村党委书记。任职34年来,王宗利带领村民提前迈入小康行列,先后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及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我入党的愿望,萌生于青年时期对参军入伍的向往,而最终引导我向党组织靠拢的,是五六十年代村里老党员们吃苦在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时任村里生产大队大队长黄诗妹,是我的一名入党介绍人。说起她,我很是敬仰。当年,她因表现突出,曾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基层,调任国家干部。但她不为所动,总是选择留下,扎根劳动一线。还有,当时村里的几名老党员,无论春秋晴雨,都以身作则,积极带领村民投身生产。他们的实际行动,让我对党员吃苦耐劳、为民奉献的形象有了直观认识。从那时起,我更加坚定信念,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向党看齐,为村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入党前,我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白天我在岗位上忙生产,主动承担各项脏活累活;晚上我则将支部成员召集起来,一起学习党章和党员先进事迹。终于,经过党组织多重考验,我在1973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的那份自豪感,至今记忆犹新。

  入党后,我先后担任村里雕刻厂、粮食加工厂厂长。1975年,村里会计一职缺人,我“临危受命”,掌管村里1000多人的收益和粮食分配。干就要干出样子来,非专业出身的我,从零开始学习,了解村里历年财务状况,工作之余还四处拜师,学习会计知识。

  1982年,村里党员们推选我担任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既然组织需要我,我就该竭尽全力去完成,不辜负党员、群众对我的期望。上任后,我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发展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研究适合村子致富的新路子,想方设法为群众谋福利。

  在这过程中,党员、村民对我工作很支持,帮我一起解决了不少问题。1989年,因为村里财政开支不透明,村民们意见很大,导致村委会班子换届硬生生被拖了3年。我首先从党员入手,与其他村干部统一思想,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系列举措。还有,1997年,我组织推行村内医疗报销制度,不计新农合报销医疗费,回村还能报销50%,避免了一些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2013年,村民医疗报销制度得到极大的完善,确保村民的医疗费百分百报销。

  从事党务工作34年来,我始终兢兢业业,不忘入党初心。令我欣慰的是,我们村全村总财政收入从最早的7万元,到现在已有近千万元,提前迈入小康社会。近年来,村里先后荣获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省十佳亿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队长队长,边走边想”,这句福州话我从20来岁一直记到现在,也贯彻到现在。如今,我已到退休年龄,但只要组织需要我,我就会继续为前屿村服务,发挥我的余热,坚持在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路上“边走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