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编外炊事员”的42年拥军故事
(2014年7月31日)
官兵们爱吃她做的饭菜,蒋玉珍感觉很欣慰。
每天清晨,蒋玉珍早早起床,做好早饭后就匆匆赶往岛上的边防派出所。
起火、淘米、洗菜,为官兵们做早饭;挎上菜篮,穿梭于码头、摊点,为官兵准备午餐……这样日复一日,蒋玉珍坚持了42年。
西洋边防所地处霞浦县海岛乡西洋岛。42年前的1973年,它还只是个边防哨所,官兵生活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缺少炊事员,官兵执勤巡逻归来,只能吃冷饭剩菜。尽管哨所一再提高酬金聘请炊事员,却一直请不到人。
边防官兵为我们守护家园,怎能让他们吃不上一口热饭?新婚不久的蒋玉珍,决定到哨所为官兵做饭。
但丈夫反对她这么做:“我要出海,家中老人需要照顾,有了孩子,家务更多,你能吃得消?再说,你现在补渔网每月能赚15元,到哨所做饭,还不足10元。”
“劳累我不怕,钱少我不嫌,只要边防官兵不挨饿!”蒋玉珍坚持,丈夫只好妥协。
就这样,她走进哨所开始为官兵做饭,成为哨所的“编外炊事员”。那年,她22岁。后来,哨所成了边防派出所,官兵也增加了。她从没离开,她把边防所当成自己的家,视官兵为亲人。
哨所没有煤气和自来水,蒋玉珍每天要上山挑水、砍柴,走好几里的山路。做饭烧柴,她经常被烟熏得泪水直流。
岛上缺少新鲜蔬菜,蒋玉珍就拉上丈夫,在自家门前开了几畦菜地,种上时令蔬菜,既为官兵增加营养,又为所里节省伙食开支。
1993年春天,接连下了一个多月的雨,所里的干柴烧完了,官兵面临断炊。第二天,官兵们发现,原本空荡荡的灶旁堆满了干柴。原来,蒋玉珍和丈夫连夜搬来自家的干柴。家里没了干柴,在后来的半个多月里,蒋玉珍每天只为家里煮一餐热饭。
教导员祁红勇上岛后,患了萎缩性胃炎,久治未愈。蒋玉珍既心疼又着急,四处打听治疗偏方。听说向日葵根炖野兔疗效不错,她当即拉着丈夫上山,花了3天时间,终于逮到一只野兔。
兔子有了,到哪儿找向日葵根呢?听说陡峭北坡山顶有两株,蒋玉珍扛起锄头就上山。傍晚时分,她带着满身的酸痛和疲惫回到家,顾不上歇一会儿,一头钻进厨房忙开了。不一会儿,她将煲好的药汤端到所里。
江西籍战士小田胃病发作,不能吃米饭,只能吃面食,还要一日多餐。蒋玉珍就给小田“开小灶”,直到小田康复。42年来,像小田这样吃过蒋玉珍做的“小锅饭”的官兵,还有许多。
去年初,湖南籍战士小王家里遭雪灾。蒋玉珍得知后,从刚领到的薪水中,拿了200元塞给小王。小王知道她家境也不好,坚决不要。蒋玉珍拉着小王的手说:“你在这里当兵,就像我的儿子一样,现在你家里有了困难,我怎能不管?”
2006年8月,“桑美”袭来,西洋岛上狂风暴雨,许多群众被困,边防所全体官兵投入抢险救灾,所里缺人值班。正当所长为难之际,蒋玉珍带着家人来了:“你们放心去吧!所里有我们盯着。”第二天,当官兵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所里时,蒋玉珍早已准备好了热腾腾的姜汤、热水。
时光荏苒,42年一晃而过,蒋玉珍如今已两鬓染霜。
42年,她每天为官兵张罗着热腾腾的饭菜。边防所多次要给她涨工资,她都婉拒了:“不要给我那么多,把省下的钱给官兵们增加营养吧!”
42年,她迎来送走了一批批官兵,赢得了敬重和爱戴。离岛后的官兵,心里都惦记着她,逢年过节,她都会接到许多电话、信件、慰问品。
蒋玉珍说:“只要身体还可以,我会一直为所里官兵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