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持续推进“田园都市 生态之城”建设

07.06.2015  12:13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题记

  六月的漳州,生机勃发。

  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在谷文昌精神的发源地东山岛,漫山的木麻黄巍然挺立、绿涛翻滚,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辉。

  红砖白墙燕尾脊,马背骑楼和尚头。绵延二十多公里的闽南文化生态产业走廊示范段绿树摇曳、花草迭香,九座古驿站古意浓浓,闽南风情扑面而来。

  绿色生态、宜居宜业,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形象和品牌。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漳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学习谷文昌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目标定位,努力探索城市与乡村统筹、生态与经济互动双赢的发展模式,积极融入“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大潮,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一座城市的气质,在生态文明的浸润之下,清新怡人——

  漳州森林覆盖率达63.58%,在全省沿海地区最高;生态城市竞争力居全国第21位、全省首位; 2015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

  价值引领 以为民造福的情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漳州so nice!”(意为:如此美好)

  初夏时节,徜徉在碧海蓝天之中,呼吸着清新漳州之气,正在漳州开发区考察的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安德烈·卡里称赞道。看中漳州良好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几天内,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与漳州开发区签订了缔结友好园区协议,进一步加强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这是因“美”而引“富”的一段佳话。

  抚今追昔,关于“富”与“美”辩证关系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当年谷文昌在东山提出:“挖掉东山穷根,必先治服风沙”“如果我们不为民造福,要我们来这里干什么?”为此,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植树造林,治理风沙,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穷落后的面貌。这就是谷文昌执政履职的价值追求。

  2014年2月,漳州市委再次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的决定》,其中特别强调,要学习谷文昌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富美漳州建设,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谷文昌为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践行者和推动者。

  在漳州,追寻谷公足迹,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互动双赢的实践也从未停止过。

  2011年9月,漳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发展定位,目标就是把漳州建成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现代都市气息与浓郁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现代化文明城市。

  2014年9月27日,漳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把保护生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的新路,争取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并出台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0年我市生态建设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责任部门。

  2015年3月23日,市委市政府以四级扩大会的形式,召开全市生态建设推进会,提出以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围绕打造绿城、花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制定并实施“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一段时间以来,漳州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推出了一揽子硬措施:

  ——树立科学发展政绩观。把生态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彻底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认识和做法,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以节能减排倒逼转方式调结构,以生态建设拉动投资增长,努力走出一条与新常态相适应、富有漳州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子,确保生态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统一部署、共同推进。

  ——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山区主要抓生态保护、沿海主要抓经济发展”的思路,加快建设“两个示范区”——漳州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厦门港南岸新城、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东山岛经济区域等“四大经济增长极”。坚决按照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引导产业、人口、要素集聚。

  ——着力强化责任落实。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体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把生态建设情况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市、县、乡镇、村(居)四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对造成重大生态环境事故的责任主体,严肃追究责任。

  项目带动 以“创城”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外出打拼10多年的杨跃成,如今毅然回到家乡长泰县陈巷镇,创办体验式休闲观光农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态田园风光,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杨跃成说,有好的生态环境,才有好的生活品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从“盼温饱”转向“盼环保”,从“求生存”转向“求生态”,渴望更加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

  漳州市委、市政府主动呼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瞄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创城”工作,努力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新生态。在环境建设方面,坚持项目带动,强化问题导向,以抓铁留痕的决心和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坚持铁腕“治水”,实现水清岸绿。去年8月,市政府下达《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市、县、乡三级一起抓,持续三年整治行动,推进九龙江流域漳州段保护管理,实行更为严格的考核制度,半月一监测,半月一通报,每月一考核,以达标目标倒逼责任落实。去年,九龙江流域漳州段Ⅲ类水质达标率达93.6%,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7%。今年,全年计划投入2.7亿元,实施34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力呵护“母亲河”。

  开展“两违”治理,建设城乡新貌。漳州强力推进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两违”综合治理行动。去年,全市“两违”治理调查摸底面积达938万平方米,组织拆除606万平方米,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73.2%,取得全省调查摸底总量、拆除总量、工作进度三个指标全部第一的突出成绩。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推进“两违”综合治理,1至5月,全市拆违23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2%。

  推进市容整治,美化城市空间。漳州大力实施市政配套优化工程,推进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公共卫生、集贸市场、公共设施和文化市场六项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近两年来,先后完成胜利路立面装修、内河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兴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重竞技馆、老年人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加快推进市级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示馆、歌剧院“五馆一歌”建设。西溪亲水公园、碧湖公园、九湖公园、荔枝海公园、西环城市片林、西环花海等一批郊野公园相继投用,成为群众休闲踏青的好去处。

  持之以恒 以“七个五”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百年水道,再显娇媚;千载雄关,初露峥嵘。今年来,漳州市整合推进云洞岩、龙文塔、万松关和郊野公园等景区开发,着力构建“一山两溪九十九湾”旅游发展布局,努力重塑“闽南第一关”。

  一道、一湾、一关乃至一城,都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漳州深知,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追寻谷公足迹,保护青山绿水,不仅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要有科学的态度、扎实的行动和不懈的努力。

  在今年全市生态建设推进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着力在抓好“七个五”上下功夫,即“五海”保护、“五沿”治理、“五景”建设、“五行”管控、“五古丰登”、“五大工程”、“五种提倡”,努力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努力让漳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

  “五海”保护,即保护好海岸、海湾、海岛、海滩、海水等资源。

  “五沿”治理,即抓好沿路、沿江、沿海、沿城市周边、沿村庄周边的植被保护和青山挂白整治。

  “五景”建设,即推进中心市区“东西南北中”五大景观区域建设。

  “五行”管控,即管控好矿产、森林、水环境、企业排放、土地等五个方面。

  “五古丰登”,即保护好古厝、古桥、古街、古树、古牌坊等历史文化资源。

  “五大工程”,即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湿地修复保护工程、富美乡村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工程和旅游区风景保护工程。

  “五种提倡”,即提倡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垃圾分类并集中处理、绿色建筑、低碳生活。

  力争至2017年,全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6%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的天数比例明显提高,这是“五行”管控的“硬指标”之一。朝着这个目标,我市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引办污染少、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绿色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排放的治理,有效实施结构减排,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谷文昌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东山树起了一座“绿色丰碑”。今天,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仍要像谷文昌那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建设富美漳州,实现永续发展。⊙记者黄妍婷苏雄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