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清明安全祭扫彰显生态人文主题
清明期间,我省各界1800万人到陵园、公墓等场所祭奠先人、缅怀先烈,其中,清明小长假三天,全省各地接待祭扫群众1200余万人次,比去年下降29%。出动服务保障人员1.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5%。全省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平安清明、低碳祭扫、人文殡葬”的目标。
志愿者热心服务助老
一是组织部署周密到位。省政府高度重视,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就做好清明节文明安全祭祀工作,营造绿色、平安、和谐、文明的清明祭扫氛围作出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提供便捷服务、保障节日安全、推行文明祭祀和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省民政厅组织召开全省清明工作专题研究部署会和新闻媒体通气会,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和殡仪馆、陵园等服务机构做好清明生态安葬、文明祭扫宣传倡导及服务保障工作的任务、责任和加强值班值守、情况通报、人流车流监测预警、交通疏导、火源管控等10项具体措施。
免费提供交通服务
二是部门协同更加密切。福建全省各地民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强化组织保障,积极协同公安、消防、交通、宣传、环保以及纪检等部门,以单独或联合发布的方式,提前通报信息108条,加强交通疏导,增加公交车辆和临时线路,强化安全督查和预警提示,确保清明祭扫活动有序、安全进行。各级民政部门均设立清明祭扫办公室,全天候值班值守,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扎实做好业务指导、隐患排查、督促整改、应急保障等工作。省民政厅派出3个工作督导组深入全省各殡仪馆和陵园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各地做好清明服务保障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347名民政干部职工坚守在一线做好服务保障工作,9个监测点实现全覆盖。1.2万多名志愿者活跃在陵园、公墓等场所,热心开展文明劝导、服务咨询、维护秩序等活动。2000多名殡葬服务机构职工坚守岗位,做好祭扫服务保障。
党员小组积极发挥服务作用
三是祭扫高峰趋于分散。根据节前、节中的监测数据,各地公墓在节前一至两周的双休日便进入祭扫高峰。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全省各地公墓接待祭扫群众1200万人次,接待总量比去年下降490余万人次,其中全省9个祭扫观测点清明三天接待祭扫群众分别为46.4万人次、23.1万人次、15.5万人次,全省各地群众清明错峰祭扫、错时祭祀意识日渐形成,切实缓解了节日期间的祭扫服务、安全管理和交通疏导压力。
监管部门现场维持秩序
四是生态安葬成效显著。各地出台惠民便民措施,举办生态安葬主题活动。清明期间全省采取海葬、树葬、花葬等生态安葬2300多例,进一步推进了殡葬文明建设。福州市将海葬纳入公益惠民项目,并启动海葬城际联动机制,三明、南平、江西等内陆地区群众也将逝者骨灰带来福州举行海葬,今年成功举办第14次公益骨灰撒海公祭活动,8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逝者骨灰“入海为安”。厦门市根据往年需求情况,今年骨灰撒海公祭活动将分5月、10月两次举行,凡亡故居民为厦门市户籍的,或《安放证》、《安葬证》上的持证人为厦门市户籍的,免除骨灰撒海费用。泉州市举办第八届绿色殡葬活动,今年参加骨灰树葬、草葬、花葬、海葬等共有300多例。漳浦县积极推行不保留骨灰形式安葬,今年有500例,目前全县已有9000多例,每年都在递增。长泰县群众自觉自愿地采取骨灰集体处理,今年有300例,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100多例。漳浦县和祥陵园设立不保留骨灰的生态化安葬区,把逝者的名字录入电子档案,专门进行集中纪念。大帽山陵园建设壁葬廊,推行草葬和树葬,试行“小型家庭合葬墓”。平潭东海陵园清明期间推出500个价格低廉的节地生态葬,引导市民树立积极良好的安葬消费观念。
五是文明祭祀已然成风。省民政厅与省委文明办联合向全社会发出廉洁祭扫、文明祭祀倡议。各地积极响应,以不同形式深入到村(居)、街道、人流集中地、殡葬服务场所等开展“文明祭祀、绿色清明”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倡导鲜花祭祀、丝带寄语、清扫墓碑、诵读祭文,并开通网上祭奠专门页面,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签名寄相思、人体器官捐赠、时空信箱、集体公祭等体现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的多种形式文明祭祀活动,引领新时代丧葬新风俗。福州举办“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纪念活动、“心声?新生——2018年纪念福州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音乐诗会”和福建省公安消防英烈、福建见义勇为英烈公祭活动。厦门举办首届清明文化讲坛,漳州举办“弘扬孝道、传承家风”主题活动和“以爱永恒家传承--寻找最美家庭”首届摄影大赛。福州市还通报了5起党员干部丧葬陋习违纪违规问题,对丧葬违纪违规行为形成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