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只有7%海归投身文创产业?
今年入夏以来,山东、黑龙江、重庆、云南等地纷纷举行文博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在文创产业中,感受过多种文化交融碰撞的海归本来具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根据《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13年只有7.4%的海归进入文化创意产业。
留学专业扎堆 文创缺“专才”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关人才紧缺成为一个瓶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蒋多说:“如今的行业变革与整合速度,乃至创新和颠覆传统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为此,文化创意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某方面的天分甚至艺术家个性,同时还需具备高端服务型人才的基本素养。”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2013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显示,2013年硕士和学士留学回国人员以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等商科类和社会科学类学科为主。“选择读商科,是因为容易学,一年半就可以毕业。”去年12月才从澳大利亚回国的张同学如是说。
根据中国现实的赚钱回本观念,留学生热衷于从事金融行业,因为这是赢回在国外学习的成本的最直接途径。相对而言,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则无此捷径,“回本慢”是海归很少选择文创产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文创产业年轻 召唤开拓者
2010年,留学英国的青年吕晓毅回到家乡福建泉州,看到本土文创产业相对空白,就创办了专注于做本土文化创意产品的奇美化传媒公司。吕晓毅以“惠安女”、“火鼎公婆”等泉州本土文化元素作为原型,开发出“黑宝系列”公仔。虽然产品获得好评,可是滞后的回款,不太畅通的销售渠道,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太大的回报。于是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团队,凭借着在海外留学的优势,吸纳在国外结识的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文创人才加盟。很快,创意小店“77号商品店”开始扎根社区。
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还有很多问题等待着一批有创造力、视野更加开阔的海归文创人才去解决。海归可以通过留学经历,有效地拓展人脉关系,聚集各地人才的同时,引回更好的文化创意产业运营模式,使国内的文创产业进一步成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