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检察文化建设思路
浅谈基层检察文化建设思路
泉州市洛江区检察院 张 琳
【摘要】先进检察文化对于我们开展检察工作具有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好基层检察文化建设,不能单一强调检察机关的业务职能,而是要从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和亲和力入手,多管齐下,才能达到一体多赢的良好效果。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特点鲜明地被世人认知的独有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因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独特属性,检察文化有着区别于审判文化、警察文化及律师文化的鲜明特点,带有浓厚的检察职业色彩,是检察机关及全体检察工作人员在长期的检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检察价值理念、检察知识、检察思维模式、行为准则、工作作风及其特有的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高度概括。
一、检察文化对检察机关的作用和意义
㈠提振士气。笔者认为,大力开展检察文化建设,是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院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的重要途径。检察文化建设不光注重外在的形式与符号,更要注重内在的本质与核心。有的干警认为基层检察院级别低、待遇差,没有发展空间,因此,一些人不管年龄多大只要担任了一科之长或者落实了副科待遇,就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对院内氛围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这是基层院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常常发愁和烦恼的问题,也是基层院思想难统一、队伍难管理的发展瓶颈。因此,仅仅通过职务晋升或者以待遇来催促干事的检察院是短视的,长此以往最后肯定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应该在基层院大力倡导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并以此引领检察人员的思想和行动。在越是艰苦的条件下越要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实现文化既“化物”又“化人”的价值功能,从而充分发挥检察文化软实力的巨大力量,更加有效地促进检察事业的发展进步。
㈡树立形象。检察形象是指检察机关展现给外界的精神面貌、思想作风、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等印象。由于“形象”是通过人的感官在头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所以检察机关的形象同时也包含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的认可度、支持度、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简而言之,就是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而检察机关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察文化的塑造。这种塑造主要是通过提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扩大检察机关的影响力来实现:一方面,它推动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在检察实践中不懈追求“公平、正义、秩序”的价值理念,追求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和公平正义守护者的良好形象,从而增强检察机关整体形象的认同感和说服力,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另一方面,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的过程,也是先进检察文化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作风等传达给周围其他社会成员的过程,从而不断地扩大检察机关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㈢丰富底蕴。检察文化来源于丰厚的检察工作实践。“检察文化首先表现为一种实践的文化,是检察人员群体实践的文化形态和成果。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发展完善;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这是检察文化的实践逻辑,是它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也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可见,检察文化是根植于法治建设实践的客观存在,检察实践是检察文化产生和不断发展完善的根基,检察文化所包涵的内容也必将随着检察实践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完善,从而全面提升检察队伍思想境界、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和业务能力。检察文化具有的团队凝聚、行为约束、振奋激烈、行为导向等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检察业务工作全面发展。近年来,许多基层检察院在队伍建设中,坚持以检察文化建设为抓手,文化育检、文化兴检、文化育人,典型实例层出不穷,检察文化真正成为基层院建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基层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㈣和谐氛围。实践证明,先进文化具有独特功能和巨大魅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引导、约束、凝聚、激励等作用。这些作用有助于弥补制度管理等管理方式的缺陷,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也有助于凝聚人心,促进结成全体检察人员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此外,通过开展检察文化建设活动,能丰富干警的业余文化生活,使检察队伍充满生机活力,既能调动干警的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也有助于机关和谐氛围的养成。
二、当前基层检察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在实践中,由于受地域、经济、文化传统等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基层检察机关对检察文化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㈠将检察文化的定义狭义化。将搞好检察文化建设简单地定义为搞好文体活动,认为搞几次运动会、文艺表演,活跃了气氛,丰富了干警的业余生活就是搞好了检察文化建设,将检察文化固化于几种形式,以偏概全,对检察文化的建设跑了偏,从而阻碍了检察文件建设的全面发展。
㈡将检察文化的定义扩大化。认为检察工作中的一切行为都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干什么都是在进行检察文化建设,从而使检察文化的范围过于模糊,看似什么都干了,但实际上没有对检察文化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推进,使得检察文化建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㈢将检察文化建设边缘化。认为检察业务是检察工作的一切,将业务过硬做为评判检察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把搞文体活动认为是浪费时间,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多此一举,廉政建设、执法理念教育是老生常谈,将检察文化建设置于一种可有可无的边缘地带,甚至将检察文化建设与业务建设对立起来,认为搞检察文化建设与搞好检察业务是一对矛盾,不能正确对待。
三、基层检察文化建设思路
在许多群众的印象中,检察院是一个公正庄严却又蒙着一层面纱的权力机关。一方面由于检察机关的业务性质导致,一方面也是检察机关在文化建设的选择上单一强调检察机关的法律职能所致。笔者所在的泉州市洛江区检察院,在检察文化建设上,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开辟了一条将检察文化与创先争优、廉政文化、检察宣传深度融合的新道路,提升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和亲和力。
㈠与创先争优深度融合,营造检察文化氛围。该院成立“创先争优、文化育检、党的建设”办公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树立先进典型工作机制。利用该院年轻人比重较大的特点,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以争创福建省“青年文明号”为契机,开展“青春奉献、检察建功”活动,激发队伍活力;推行“1+N”主辅岗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不断提高干警的法律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鼓励年轻干警积极参加在职法律硕士考试和司法考试,成立硕士办案小组,以互动讲座、学习沙龙等方式开展活动;评选“岗位标兵、业务能手”,通过以赛促学,进一步增强队伍战斗力,涌现了市“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侦查监督办案能手”、区“道德模范”、“十佳新洛江人”等大批典型,为扩大检察机关影响力,提升执法公信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对列入培养计划的先进典型,创先办通过发动干警、群众等方式深入挖掘典型事迹,并充分发动干警、群众讲故事、谈体会,确保选树典型可信、科学,群众公认,及时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对各类先进典型区分不同层次和类别,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有重点进行宣传。
㈡与廉政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检察文化品牌。将廉政检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机关环境建设,使廉政检察文化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在大厅、楼梯转台、电梯等显著位置张贴廉政主题图片,大厅LED屏滚动显示廉政警句格言;为干警办公电脑设置廉政屏保;在检察内网开辟“读书思勤廉”专栏,不定期发布“廉文荐读”篇目,要求干警浏览学习并发表看法,多形式加强廉政文化“渗透力”,使干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响应人民群众对反腐斗争的期待,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联合洛江区纪委建成450平方米的警示教育基地,借助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和展示形式,提高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巧妙利用时下广受大众欢迎的“微动漫”形式,自编自导自演福建省首部反腐题材微电影《假如》,而后又自行设计吉祥物“洛洛”,制作完成福建省首部反腐题材微动漫《裸官的美国梦》。两部影片将“反腐”这个非常严肃的命题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接受廉洁熏陶,赢得了群众好评,使之成为洛江一道“流动的清风”。两部反腐“微”作品在第十届全国法制漫画动画微电影作品征集活动中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裸官的美国梦》还入选“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微电影展播活动”十佳微电影,并荣获最佳动画片奖。
㈢与检察宣传深度融合,树立良好检察形象。与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托各新闻媒体积极打造舆论宣传平台,增强检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在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的同时,拍摄形象宣传片,深化检务公开,利用影视等媒体的有形宣传,以扩大检察影响,宣传检察工作的意义,传播检察文化。注重新媒体的传播运用,针对互联网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等特点,将网络媒介作为检察文化的发展空间,拓展检察文化渗透力。精心办好检察门户网站,与“法治洛江”公共微信平台建立合作机制,运用文字、照片、漫画、视频、PPT等多种方式,及时宣传和展示检察工作成果,推动检察宣传工作进入“微时代”。近年来,正义网、人民网、《检察日报》、《法制日报》、《福建日报》、《检察风云》、《法制今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该院检察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报道,树立了检察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
笔者认为,泉州市洛江区检察院这种文化建设模式,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达到了一体多赢的良好效果。首先,这种模式不是单一强调检察机关的业务职能,而是从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和亲和力入手,检察文化在与其他工作深入融合中,达到了互助双赢的功效。其次,通过廉政文化纽带将检察文化与业务建设高度融合,达到检察文化与廉政文化、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廉政课题与创新载体的“三个结合”,提升了检察工作实效,扩大了检察工作影响力。再次,检察干警在检察文化建设中,增强了对检察事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找到了人生目标,实现了自我价值,检察文化切实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