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博士”刺痛台湾:大陆虽好 无名之辈亦难闯
有种观点认为,近期台湾的学生运动,凸显的是青年对未来的焦虑。其实在台湾青年世代中,博士毕业一年后的失业率,甚至比高中、职高毕业生还要高。但这个群体碍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默默“流浪”。相比之下,大陆高学历者主动创业的新闻近期屡见报端,北大法律硕士卖米粉、海归博士炸排骨成为主流媒体认可的择业观念。类似这样的自主创业,为什么没能成为台湾“流浪博士”的出路?他们放不下的,又是什么?
不为瓦全?放低身段是种智慧
1111人力银行副总何启圣告诉导报记者,台湾的整体失业率是4%。但20岁-24岁的失业率超过12%,很多找不到工作或者发觉就业形势不好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继续读研究生,硕士毕业再继续读博士。现在台湾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有7万人,其中博士有5000人。这5000名博士中,很多人当初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并非对学术研究感兴趣。
据何启圣介绍,台湾的博士一般要么继续从事研究工作,要么进入学校当教职,但实际上台湾并没有那么多教职岗位。在美、日,10个博士中大约有6个会进入企业界,但台湾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台湾服务业比重高达七成以上,且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刚毕业的博士自我期许甚高,他们虽然希望进入企业的中高层,但中高层职位对资历相对看重,资历偏偏是博士最欠缺的。
教职难寻、企业难进,“不为瓦全”的博士一旦遇到就业瓶颈,“流浪博士”就成了一种逃避现实的选择。对此,何启圣认为,对刚毕业的博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案就是放低身段,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产业中,从基层做起,显现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从中层职位做起。
而对于“博士卖鸡排”一事,何启圣则认为,从提高民众素质的角度而言,这是好事,但对于稀缺的教育资源来说,这绝对是一种浪费。
大陆虽好 无名之辈亦难闯
韩博士的专业是大陆研究,所以他的择业方向并不局限在教职方面。他认为自己可以做大学老师,也可进企业或“政府”担任咨询顾问。对他来说,因专业之便,在台湾或大陆发展,都是可能的选择。韩博士介绍,前两天还有朋友在问自己,要不要去广西任教,他也正在考虑中。影响韩博士“登陆”意愿的,主要是一些现实问题。他说自己还未婚,暂时没有后顾之忧,但也要妥善安排好父母的生活才能放心离开台湾。
到大陆高校任教,韩博士认为薪资方面比较不用担心,毕竟大陆薪资跟台湾差别不会很大,而且大陆科研经费相对充裕,也是一种吸引力。而在台湾一所高校担任助理教师的林博士则认为,身边确实有到大陆发展的博士朋友。对名气较大的资深教授,大陆高校开出的薪资条件可能会很好;但如果是默默无闻的年轻博士,拿到的薪水就很一般了。如果有海外求学经验的台湾博士,更多选择往欧美、新加坡或香港寻求发展,也是因为待遇更好一些。
何启圣也认为,台湾的“流浪博士”到大陆就业并不现实。大陆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已经很多,根本不缺博士。另外,大陆虽然也会引进台湾的博士任教,但一般都要求有经验、有名气,并且是科技研发专业的博士居多。“流浪博士”群体中很多人就读的是人文、社科类专业,要在大陆闯出名堂不比在台湾容易。(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杨思萍 实习生 于小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