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法院:昔日“老牌”上访户 今天“金牌”调解员
29.06.2015 13:35
本文来源: 法院
7时刚过,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法院湖滨人民法庭,吴文良踏步而来。
法庭门卫探出头来:“老吴,还没上班呢,你来得这么早。”
“今天有几起案件要调解,案情还得多熟悉。”
这一天,从忙碌中开始。临近傍晚,吴文良调解了7起案件。
此时,距他担任石狮法院人民调解员已有大半年,已调解成功156件纠纷。
谁也不会想到,这位今日的“金牌”调解员,几年前曾是有名的上访户。
“始终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上个世纪90年代,看着周围人下海经商,从部队退伍后在国企工作的吴文良也坐不住了。他与石狮当地一个供应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承包石狮友谊大酒店并担任总经理。
1994年,酒店经营风生水起时,却意外遭遇一场大火,酒店面临倒闭,吴文良的生意遭遇重创。1998年,供应公司将友谊大酒店和吴文良诉至法院。吴文良认为对方擅自拆除水电房,过错在先,提起反诉。
接踵而来的判决,让吴文良始料未及。此案经二审法院终审,吴文良败诉了。
一时间,数百万资产被强制执行,200余名员工面临下岗。
回忆十几年前的经历,吴文良仍历历在目,“经济上、精神上遭受双重打击,那时的我有苦无处诉。”
生性倔强的吴文良始终坚信自己是占理的,法律应当支持他。为此,他开始长达6年的上访之路。“申诉上访这么久,有时候也想放弃。但我始终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吴文良的案件迎来转机,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启动审判监督程序。2012年4月19日,历经波折,吴文良终于等来公正的判决。当执行款送到吴文良手上的那一刻,他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眼眶通红。
“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2014年10月的一天,赋闲在家的吴文良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
来电人是他昔日的信访包案负责人、原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林明容。而此时,林明容刚履新石狮市人民法院院长不久。
一阵寒暄后,林明容表明了心意:“老吴,你愿意到法院担任人民调解员吗?”
吴文良对人民调解员是陌生的,有点忐忑不安:“我能做好吗?”
林明容说:“老吴,你的经历说明你对法律是有信仰的。而且你是本地人,熟悉民风民俗……”
一通电话让吴文良内心挣扎了好久。几经权衡,他决定试试。
2014年11月6日,吴文良正式被石狮法院聘请为人民调解员,并在城区的湖滨法庭驻点办公。
上岗后,吴文良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责任大了。
在他的办公室书柜里,摆着一排法律书籍,空闲时,他常拿出来翻阅,不理解的地方就跑到楼上,向庭长和法官们求教。
在他心里,“责任”二字深深扎下了根。
今年农历正月初五,副庭长李美好值班,她来到法庭时,发现吴文良正打电话联系一个案子的被告,提醒他如约履行还款。
“后来我才知道,老吴放心不下案子,专门跑到法庭,找到卷宗里存的被告手机号码。”
“大过年的,还放心不下手中的案子!”对吴文良的敬业,李美好心生敬意。
担任人民调解员后,吴文良早出晚归,比以前更忙了。这招致了家人和朋友的不解。
妻子劝他:“干这活儿,成天家长里短,磨破嘴皮,吃力不讨好。”
朋友给他出主意:“就凭你以前酒店管理的经验,随便去哪个企业任个职,少说也有10万元年薪。”
吴文良不为所动:“别人有难处,能帮上一把,这不就是在做善事吗?”
面对旁人的不解甚至嘲弄,他坚定地前行。
“别人的苦难,我感同身受”
2015年1月26日,寒风瑟瑟。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婆婆走进了法庭。
吴文良扶她坐下,倒了杯热水。
老人姓李,是四川武胜人。为补贴家用,2014年下半年,她辗转南下务工,好不容易在一家牛肉面店里找了份洗碗传菜的活计,终日辛劳不辍。
可好景不长,酒店经营不善倒闭关张,老板去向不明,老婆婆两个多月的工资没有了着落。
老婆婆曾多次试图联系老板,并向相关部门求助,却无下文。后经人指点,决定到法院碰碰运气。
听了老人的诉求,吴文良心中酸楚不已:“您这事,法院会管,您别着急。”
要来老板的电话号码,经数十次联络,三天后,牛肉面店的老板终于接了电话。尽管对欠薪事实自认不讳,但称亏损过多,着实无力支付工资。
向来好脾气的吴文良在电话里发了火:“负债再多,你能昧良心欠人血汗钱,断了老人家返乡过年的路?”
将近一个小时的“隔空”拉锯,老板同意向朋友借款付薪。
次日清早,老婆婆专程来了一趟法庭,将一面连夜赶制的锦旗送到吴文良手中。
类似的案子,在吴文良的工作中并非少数:帮身在异乡的农民工讨薪,将吵闹干架的夫妻劝和回家,让对簿公堂的商业伙伴握手言和……
“有纠纷,找老吴。”不少当事人慕名前来。如今的他,成了远近闻名的“金牌”调解员。
“把话说到当事人的心坎上。”秉承这一理念,吴文良将调解的路越走越宽。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林昕
本文来源: 法院
29.06.2015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