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应该为传递正能量“保驾护航”
近日,有微信公众号载文及网民发帖称,一名陈姓医生在高铁上帮助救治一名生病乘客,救人之举完成后其被要求提供医师证,并手写情况说明,签字画押。这起事件引发网友吐槽和热议后,“南宁客运段”官方微博于3月19日发出致歉说明,向涉事医生致歉,表示将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努力改进服务工作。
据了解,这场“索证”风波发生在3月17日,一名陈姓女医生在由柳州去南宁东的动车上,因听到广播呼叫有乘客不适需要医护人员救治而前去帮忙。在问明病史、查体、帮助服药后,患者症状缓解,但没想到当陈医生准备返回自己的车厢时,被列车乘务员要求出示医师执业证。当她表示未随身携带后,乘务人员又要求查看她的身份证和车票拍照存案,同时要求她写一份情况说明,在文末注明为本人所写,“然后签名画押,留下具体联系方式”。
医生路遇急病,用所学专业知识援之以手,本是顺理成章之事,也是一首传递正能量的赞美诗。但是,随后发生的一切让陈医生始料未及也出乎意外,不少网友表示列车员此举会“凉了医生们的心,今后列车上再有呼救,还有医生敢站出来吗?”无独有偶,笔者想到之前听说的一件事,一位口腔科医生在坐火车时对临产孕妇伸出援手,虽保住了孩子的命,但产妇没能救活。最后,这位医生被家属告上法庭,理由是他超范围行医,而且存在处理不当,最终导致产妇死亡,有理有据,患者胜诉。口腔科医生事情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映射出来的却是紧急现场救护行为的保护漏洞。
的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本是中国人几千年传承的古训,也是现代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但从福州赵宇“见义勇为反被拘”到高铁女医生“索证”风波都说明了“行善风险”。如何降低“行善风险”,鼓励更多人做好事?笔者认为,当道德力量不足以维护社会公共体系时,必须借助法律作用,利用法律规定进行社会管理。我们应该完善相关法制,让法制为传递正能量“保驾护航”!
2016年7月31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鼓励和倡导普通市民参与紧急现场救护活动,此条例201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条例被称之为“好人法”,不仅是患者的福音,也是正能量的有力保障。同样的,笔者希望火车、公交车、高铁、动车等公共交通行业能广泛征求医生、专家、群众意见建议,制定完善相关的紧急医学救助法制条例,让好心人不再“约束自己的手”,让自愿做好事的人会越来越多,让正能量传播、中华美德永流传!(厦门市文明办 刘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