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多元化发展 破解养老困局
泉州市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核心提示: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为2.97∶1,意味着不到3个人养一个老人,其中福建为5.52∶1。而且,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增加,领取时间增长,加上养老金待遇刚性增长,整体而言,目前中国养老金收支已面临巨大压力。这再次引发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近两年,泉州市老年人口数保持约5%的增幅。截至去年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人88.6万人。泉州市通过积极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公立养老机构,鼓励民间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同时创新养老模式,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让泉州市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过,发展的同时,养老服务业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记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本地各种养老模式,以期为破解养老困局提供借鉴。
□记者 王丽虹 谢宜萱 文/图
故事篇
住不起养老院 进不了福利院
今年59岁的林老伯是鲤城区人,父母早年离世,他独自生活,至今未娶妻生子。如今他租房过日子,但年纪越大,他越发担忧自己的晚年生活。
“现在还能自理,以后生病怎么办。”林老伯说,明年他就能领到退休金,有1000多元。前段时间,他特地到江南老年颐乐园咨询,30平方米单人间户型每月住宿费为2400元,加上服务费和伙食费,每个月要3000多元,“环境很好,但退休金不够,住不起。”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到鲤城福利院咨询,却发现无法达到入住标准,因为他不是“三无老人”(即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法公费住福利院。如果自费入住,需要有法定监护人,但他也无法提供。
留守偏远山村 就近养老犯难
今年70岁的林阿婆是安溪大坪乡双美村牛皮林村人,小村庄地处偏远,且经济落后,村民大多种茶为生。她有两子一女,如今,两个儿子均在广东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家;女儿嫁到县城,偶尔得空才回家看她。林阿婆与老伴高老伯守着破旧的老房子相互扶持,勉强度日。
22岁的小高是林阿婆的邻居,他不无担忧地说,年轻人都出去打拼,像林阿婆这样留守的老人有不少。大学毕业后,他不会再回乡,但将父母留在家中又于心不忍,“村里要是有敬老院就好了,这些老人就可以住进去,由专人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