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科学系统治水内河迎来蜕变 创新用心河畅水清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文 叶义斌/摄
“大庆河围挡缩小,施工凌晨完成”“螺城河、潘墩河沿线,参建各方全线巡查”……6日7点半,市水务集团鼓台片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负责人郑华手机里的“福州水系治理与运维项目实施微信群”就热闹起来。
为保护好美丽的生态纽带,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全面启动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通过采用新模式、实施新理念、运用新管法,城区内河迎来蜕变。因积极创新治水理念,治理措施科学系统管用,推进力度到点到位,福州获评2018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下月底,86条主干河道治理将基本完成,让更多水脉动起来、活起来、清起来。
新模式带来新“力量”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6日上午,解放溪三木家园段,市城乡建总晋安新店片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负责人程文钊拿着图纸,与中冶京诚该项目现场负责人余宝昆仔细核对。两人再次确认即将展开施工的1公里示范段计划。余宝昆说,片区9条河道,他们已齐心协力完成5条的“卷地毯”任务。
给力的施工速度和漂亮的治水答卷,得益于创新引入的PPP治水模式。2016年底,在梳理出800多个内河问题清单的基础上,我市将四城区107条内河按流域打包成7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包,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引进专业水务企业开展治水。
“以前水环境治理以工程建设模式为主,施工队干完活就撤离,治理方式缺乏系统性、技术更新慢、建设和管理脱节,影响治理效果。”市建委给排水处处长朱宸熠道出治水“症结”。
新引进的PPP模式,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政府当裁判员,评判治理效果。”朱宸熠说。“放权”后,项目“打包”给专业团队,全生命周期达15年,实现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运作。
从2017年初7个水系治理项目分批挂标,4月底即完成招标,中国水环境、首创股份、北控水务等国内实力强的水环境治理团队陆续“加盟”。福州治水项目在全国同等规模的同类项目中速度最快,且全程零投诉,得到国家住建部、财政部的高度肯定。
新理念用好新办法
水岸同治留住悠悠水脉
在PPP模式下,我市坚持系统治理和“双腿决策”,对全市内河逐一“望闻问切”,也“走”出全新治水理念——系统、综合、生态、治本。总结起来,就是“9+5”策略,即黑臭治理9项策略:沿河截污、内河清淤、管网清疏、污染源治理、城中村改造、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水系联排联调;内河周边环境提升5项策略: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3000多个治理项目,以水为中心,全面展开。
14.8万立方米的淤泥,是沉积在仓山龙津阳岐水系白湖亭河许久的内源污染“元凶”。各方调足精兵强将,全线干塘作业,把河内淤泥“老底”翻出。如今的白湖亭河,正焕发动人新景。在金港河,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的建设紧锣密鼓,5月底将建成投用。流花溪畔,河道蜿蜒流转,水清河畅的新美景已成“网红”打卡地之一……
按系统、综合理念,我市坚持“症状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把源头污染排查管控、沿河末端设防体系建设、污水系统提升完善3个关键环节综合考虑,同步实施。一支支小分队多方排查,一个个旧屋区改造实施,让107条内河沿岸的3224个污染源“无处遁形”。
依托沿河两侧拆出的空间,168座串珠公园陆续扎根。不少“僵硬”的直立式驳岸被会“呼吸”的生态驳岸取代,在新开挖河道“因河制宜”,尽可能保留自然弯曲的岸线,留住生态美景。
新管法有了新收获
“最强大脑”实现统一作战
为让河道持续美丽,我市还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完成治理的主干河道均将接入,实现对排水管网、截污系统、内河设施、污水厂运行的动态管理。
联排联调中心集防洪、排涝、调水、治污等功能于“一身”,“多水合一,厂网河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渐渐构建。目前,城区水系联排联调智慧平台,已实现对城区1000多个库、湖、池、河、闸、站的远程一体化调控。除汛期及时有效应对内涝,还不断优化生态补水方案,利用闽江自然潮汐规律“纳潮引水”,开创了我市排水防涝以及水系综合治理的新局面。“通过‘纳潮引水为主,沿江泵站调水为辅’的自然生态补水模式,内河调蓄效益提高了30%,每日可向城区引入清水约2100万吨。”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严格管理,我市内河管养创新实行双河长制。参照大江大河做法,在全面落实市、区、街(镇)、村四级内河河长制的基础上,补充完善PPP方运营阶段的企业河长,每天至少巡河1次,一旦发现各类垃圾,半小时内必须清理干净。
在专业运营维护团队15年“护航”的同时,我市还成立了一支60人的专业“护河团”——城区水系巡查队。每天,他们都会徒步巡河,紧盯垃圾、污水,每半月可实现107条内河巡查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