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湿地:昔日挖塘养鱼 如今“退养还湿”
闽江河口湿地核心保护区浅滩上有大量的鸟类。
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陈丹 徐文宇 实习生 程婷婷 郑丽/文 记者 陈建国/摄
经过两年保护和恢复,“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的闽江河口湿地,更美、更天然了。
12日,福州放晴。记者一行时隔两年重访闽江河口湿地。与两年前相比,湿地保护区内养殖鱼塘越来越少,“退养还湿”面积增加700多亩。在湿地公园片区,还多了独特而漂亮的滩涂栈道。
这些改变的背后,是湿地工作人员的坚守,以及养殖户的理解、割舍与退让。
“退养还湿”735亩
养殖户成湿地管护员
犹记得,2017年9月,夏季的一天,本报记者来到闽江河口湿地时,这儿还遍布着一小块一小块的养殖塘,养着虾和鱼。如今这些养殖塘已“退养还湿”,重新成为鸟类生活的湿地。
说起这些养殖塘,还要从人和互花米草的斗争说起。
“2008年为治理疯狂生长的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我们想出办法,通过划定养殖区,让养殖户承包挖塘养鱼虾,以此‘淹死’互花米草。”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总工程师杨文秀介绍,这种做法对消除互花米草很有效,但后来,大家发现,养殖塘对生态环境又带来新的破坏,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放、人类活动都会影响水鸟栖息,所以他们又决定“退养还湿”,让养殖塘全面退出,恢复湿地生态。
2018年8月,长乐区政府颁布了《关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水产养殖场退养补偿实施方案》。杨文秀带领工作人员走家入户,以克凤片区作为试点区域,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并和养殖户签订退养及生态补偿协议,涉及养殖场735亩。
记者了解到,这个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阻力重重。其实,早在2017年底,杨文秀他们就开始提前入户做思想工作。
杨文秀介绍,特别是一些养殖塘是股份制,涉及许多户人家,一户不答应,就谈不拢,有时嘴皮子都磨破了。
庆幸的是,大多养殖户经过沟通,渐渐理解。不少环保意识高的养殖户第一时间退出,还被聘为湿地的管护员。
管护员老林就曾是养殖户。“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保护区巡查湿地是否被破坏,防止有人偷猎、惊扰鸟类,同时为生态鸟岛调节水位,为不同水鸟在高潮位时营造栖息环境。现在这样保护一下,鸟还真的越来越多了。”老林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