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黄氏名祠有二百多年历史 先辈美德代代相传
黄氏祠堂内的先贤厅。
福州新闻网4月2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蒋雅琛/文 郑帅/摄 通讯员 董扬洁)黄氏名祠坐落于永泰县樟城镇,虽然隐匿于市井,却大有来头,这里供奉着永泰黄氏六大宗系的祖辈先贤。它的前身是黄氏祖厝,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1999年黄氏名祠被列为福州十邑名祠之一。
永泰人口黄姓占十分之一
若从得姓时算起,永泰黄氏一族已绵延4000多年。在1000多年前,黄氏六大宗系由河南迁至永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时至今日,4万余黄姓族人遍布永泰全县21个乡镇、88个村落,占永泰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为凝聚宗族力量,1998年,族人共同出资买下位于永泰城关的北门黄氏祖厝,将其改建成黄氏六大宗系祠堂,共修永泰黄氏联谱,从此不分亲疏,视同一家。
明栋屋脊,四角翘檐屋面,改建后的黄氏祠堂是一栋钢筋混凝土两层屋舍,占地约600平方米,处处彰显黄氏一族厚重的历史。一层正厅是奉祀历代祖宗的“江夏堂”,左右分别是北门黄氏祖厝厅和“荣誉厅”。二层正厅则是“先贤厅”,正面墙上是黄氏一族16位先贤遗像及108名历代进士的题名录。大厅上方悬挂着“荣耀千秋”“浩气长存”等10面匾额。
宋朝以来英贤辈出
黄氏宗祠的主理人黄步升和黄以仿已是耄耋之年,他们拄杖立于天井,向记者一一详述家族的流金岁月。“状元榜眼百进士,尚书御史两封侯。”黄氏一族自宋朝以来英贤辈出——四劾秦桧的黄龟年、经学大师黄文焕、革命英烈黄琬……其中,老人们还提起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它就是北洋水师“超勇”舰管带黄建勋。
“他是和邓世昌齐名的黄海海战将领,却很少人知道他。”虽然老人并未亲历那场在黄海大东沟的饮血搏杀,可是通过祖辈的口口相传,当天的战争已成为他们难以抹去的记忆。1894年9月17日,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条件中,黄建勋带领“超勇”全舰官兵誓死作战,与“扬威”舰一同迎敌,先后击中日舰吉野、高千穗、秋津洲和浪速舰。
但无奈,“超勇”是艘十余年的木质老舰,在战斗中被敌弹击穿,引起大火,瞬间全舰被黑烟笼罩,不久右舷倾斜,终被烈火焚没。黄建勋与其他官兵负伤落水,为了不拖累战友,他拒绝援绳,从容就义,时年42岁。“甲午中日海战之前,他还到家乡永泰招募兵员,堂兄弟都随他与日本人开战,本来他完全可以带着兄弟逃生离开,但他立誓‘与舰同在,舰在人在,舰亡人亡’。”老人们说。
少年时,黄建勋就显露出智勇侠义之德,在同龄人中很有威信。据《永泰县志》记载:“少勇健,以侠义称。”15岁时,黄建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1876年,他与严复等人作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批留学生出洋留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学习化学、天文学、海图学、水师战法等,还研习了枪炮攻守战术。国外学习的经历极大扩展了他的视野,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积贫积弱的清王朝正面临内忧外患,他便立下了以身许国的志向。
先辈美德代代相传
“意图我黄氏后裔,不忘先人创业维艰,继承祖先家风美德,振奋精神。”抚摸着亲手修订的族谱,黄步升说,这本族谱就像是黄氏族人追根溯源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激励着他们将先辈的美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老了,但还想为乡亲们办些好事。”黄步升说,每年族人都会资助族中考上大学的特困生,提供每人大学期间每年3000元的补贴,如去年就有11名族中后人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