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竹头寨32副楹联蕴藏耕读家风
竹头寨风光如画(叶俊忠摄)。
家训文化不仅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凝结着先人们智慧与精神的宝贵遗产,同时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清则社风清。永泰现存的152座庄寨,都曾经历了数百年的文明史以及社会变迁,从而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家训文化。
读懂一段段家训,你不仅读懂了一座座庄寨,也将读懂从庄寨里走出的永泰人。即日起,本报联合永泰县委宣传部、永泰县村保办、永泰县委文明办、永泰县广电局、永泰县文联、永泰县社科联、永泰县妇联,推出“美‘寨’永泰·庄寨家风家训展示活动”,为读者呈现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庄寨文化之美。这一站,请跟随记者的脚步来到白云乡白云村的竹头寨。
福州新闻网10月12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文 石美祥/摄)一千多年前,一支黄姓族人迁入位于永泰县北部白云乡白云村中。随后,分支的后人在清同治三年,于寨里村形如竹头的仑上盖起了一座寨子,取名为竹头寨。
因为寨子所处的小盆地由72座山峰环绕成内外两重屏障,被先人喻为象征孔门七十二贤。
此外,在寨内至今还完好保存着32副楹联。楹联数量之多、制作之精致、内容之风雅,不仅均胜于永泰其他庄寨,更是竹头寨黄氏“耕读家风”的最佳代言。
竹头寨前的古树。
32副楹联成“耕读家风”最佳代言
竹头寨位于白云乡的西南部,始建者黄萃容,号明官,故又名明官寨。整座寨建筑面积5608平方米,以戌辰兼乾巽三分为中轴线的轴对称图形,为土木结构、二进布局。全寨进出共有七个门,每条横向通道沟上都盖有“过水”相连。由于布局科学,百年来竹头寨不论遇上多大的暴雨,竹头寨内都没有发生过水涝。
庄寨居高临下,寨前的坡脚下是一片水田,与寨顶高差约30米,田垄之外是高度150米左右的护山。透过寨前的苍松翠竹,可以看见东南方向的山形如雄狮一般。在东面、西北面也同样能看到不同姿态的狮形山环卫,用竹头寨理事会负责人黄大锐的话说,这叫“三狮环护”。
黄大锐告诉记者,竹头寨黄氏是由白云村黄氏分支出来。在建寨之初,就极其在意地理布局。除了寨门前可见的“三狮环护”之外,寨子所处的小盆地更是由72座山峰环绕成内外两重屏障,被前人称之为“外障象狮捍门,内屏龟蛇扼口,左旗右鼓(象、狮、龟、蛇、旗、鼓均为象形山)”。此外,那72座山更被喻为孔门七十二贤,这也成了竹头寨黄氏耕读家风的一处由来。
竹头寨的木雕之美不胜枚举,其中那形态、数量众多的雀替足以让摄影爱好者拍上一整天。但更能为古寨代言的,还是那遍布在正厅、门厅以及两旁书院院廊上的32副楹联。楹联字体由白云清代书法家黄椿山等书写,细读里面的文字,有的讲述家族由来——“麟峰(白云古时名称)图麟世裔,虎丘绣虎人家”;有的教诲勤勉耕读,修身养性——“世间好事忠与孝,天下两图读与耕”;也有一些纯粹描情写景,别有生活情趣——“小窗多明使我久坐,入门有喜与君笑言”。
黄大锐说,这32副楹联几乎包含了整个竹头寨黄氏百年来积攒的家族文化底蕴,特别是“月桂无根种出诗书甲第”这句,更是反映了当时古寨所营造出的浓厚的耕读家训家风,鼓励这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观念。
竹头寨的精美木雕。
四六分配的耕读“潜规则”
“耕者十之六,读者十之四,这讲的就是当时竹头寨黄氏耕读家风的潜规则。”80岁的黄修朗如今仍致力于白云乡历史文化的研究。他告诉记者,当时,村民的生计主要依靠农耕畜牧,却极其重视读书教育,并认为这是子孙走出深山,出人头地的机会。为了让两者兼顾,先人除了立下“读者”和“耕者”按四六比例的分配外,还规定在农忙时读者必须参与耕作,农闲时耕者也得跟着一起读书。
黄修朗老人说,对于耕读家风氛围的营造,先人有意识从娃娃抓起。针对学龄前的孩童,父母会领着他们在自家祭祀的孔夫子像前,早晚焚香礼拜,并背诵《圣人经》。同时,每个孩童几乎人手一本《课童常礼序》,里面归纳总结了包括衣食住行、言语视听、作揖下拜等28条规范。“那时候,逢祭祀、扫墓,长辈们免不了让孩子们背《圣人经》。”黄修朗老人说,此外,学好《五言杂字》、珠算、写条据是当时耕读的最低要求。再进一层,就要学《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等,对于学子习武学医,甚至出国深造,家族都非常鼓励。
在诸多的黄氏莘莘学子中,也出了一些在学术中颇有成就的人物。如明末的黄文焕乃一代经学大师,通经史,著作甚多。历任番禺、海阳、山阳县令,招剿海盗,安置流民,清理漕运有功,后任翰林院编修、左春坊左中允、内阁学士;清初杰出的诗人黄任,诗书自成一家,其《杭州西湖》绝句14首,被清乾隆皇帝称为“闽之瑰宝”;清朝中期的黄图南,曾是同治皇帝的启蒙老师,历任翰林侍讲,学问、道德俱佳,后来被钦命为贵州提督学政。
黄氏孩童人手一本的《课童常礼序》。
敢于挺身而出的家国情怀
“沿袭家风的白云黄氏学子大都身兼济世之思与家国情怀。并且,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他们都会有不一样的解读和行动方式。”黄修朗老人说,例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与永泰白云的黄雍是挚友,曾为黄氏族谱写序。在序中历数了黄氏入闽至宋代的诸多人物。
在近代,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刻,也同样涌现出不少挺身而出的黄氏儿女,甚至以身殉国。
其中,在中日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白云人黄建勋就是如此。黄建勋17岁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后与刘步蟾、严复、萨镇冰等留学英国。回国后因表现突出,被提升为北洋水师左翼右营参将(正三品)与“超勇”号兵舰管带(即舰长)。在中日甲午战中,黄建勋率领的“超勇”号,于渤海湾大东沟和日寇激战,不幸以身殉国,年仅42岁。而黄建勋的堂弟黄乃钊(“超勇”号上的枪炮教习)也与他一同遇难。
还有辛亥革命的著名人物黄展云,他是近代追求民主自由运动杰出代表,曾为孙中山先生秘书,赴南洋筹募革命款项。同时,早年他还在福州办过蒙学堂,参加过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法运动。
此外,黄展云的侄儿黄琬也是一位新民主革命者。1930年5月,黄琬参加陶铸等五人组成的劫狱委员会,营救囚禁在厦门思明监狱内的市委书记刘端生等革命者。当时,黄琬等进入监狱,控制了三道牢门,用短短的十分钟时间,成功救出了48名同志,这就是中国现代革命史著名的厦门破狱行动。1981年,福建电影制片厂以此段历史为蓝本,拍摄了经典影片《小城春秋》。
寨内的楹联红黑两色字体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