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水乡在龙文——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建设探访

21.12.2015  10:39

   开栏的话   

  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好是漳州最大的资源和资产、最宝贵的形象和品牌,生态优势是漳州得天独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几年来,漳州市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着力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力争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为更好地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富美漳州营造良好氛围,根据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的部署,本报组织全媒体采编力量深入全市各地采访,回顾展示漳州市加强生态建设、着力绿色发展的新亮点、新举措、新成就。《闽南日报》今日起推出“绿色发展漳州行”栏目,敬请关注。

▲新图:整治后的朝阳镇内林社内林街整洁干净本报记者游斐渊摄

  九十九湾是河的名字。

  它横贯在龙文城区南北。一头牵着九龙江的北溪,一头连着九龙江的西溪,把漳州母亲河的两大支流串联起来。

  这里的“九十九”代表“很多很多”,其实,并没有人真的去数那九十九湾到底有几道湾。然而,近年来,龙文人亲眼见证了这蜿蜒数里的河水由污浊到清澈、河道由狭窄到宽敞、河岸由芜杂到明丽的蜕变。

  “水城、绿城、花城、历史文化名城”赋予了漳州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丰富的内涵。作为市区内河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初,龙文区启动了九十九湾整治工程,随着“河清——岸绿——景美”的不断推进,一个新的梦想——建设“闽南水乡”的蓝图跃然而出,一段筑梦圆梦的旅程于今年4月在响水桥畔欣然启动。

  初冬的漳州依然被暖阳包裹,偶尔拂面而过的风里夹着清爽。近日,我们到龙文区探访,循九十九湾之曲,探一线风景之美,解“闽南水乡”之奇。

  实施综合整治激活城市水脉

  “我的梦想是一条河流/它轻轻地从北溪走来/流过内林街/吻过池塘、田野和荔枝林……”在暖阳的一路陪伴下,我们走进了诗中提及的“内林”。这是九龙江流入九十九湾的“第一村”——龙文区朝阳镇登科村内林自然村。当看到眼前的乡村景象时,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梦笔生花”了。

  阳光轻柔地撒在九十九湾内林段安静的水面上,泛出点点光,六七米宽的河道旁立着葱茏的树。河岸上,是新砌的石栏和整洁的绿地,岸边,农民公园正在建设中。一只山羊无所事事地站在岸边与我们对望,不知谁家的大黄狗溜溜达达地经过,绿竹摇曳成一道屏障,掩映在古屋前……村子那一头,沿着河岸铺好的沥青村道一直向前,将通向响水桥,总长19.53公里。“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一座座闽南建筑风格的老房子,不时地提醒我们,这是一个有历史的村庄。龙文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陈泽恩告诉记者,龙文区内河水系很发达,九十九湾全长50.5公里,早期是沿岸许多村庄饮用和灌溉的主要水源,自古就是漳州城郊水路运输的重要通道,一些农产品通过它运出去,生活用品、生产资料依靠它运至沿线各村庄。“内林村又叫内林街,因为它曾经是繁忙的码头,河道两岸船舶驶来驶去,人来人往。”可是,河道何时堵了,何时改道了,何时变得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不得而知。

  同行的朝阳镇党委书记陈再顺介绍,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的平房,听说要治理九十九湾,许多村民都自愿把房子腾出来。生长于斯的70岁的村民王三耳是九十九湾变迁的见证人。“我年轻那时候,还记得有人划着船来卖农产品哟。”注视着蜿蜒的河水,老人的思绪似乎回到了过去。“后来,水变臭,杂草又多,没有人再用啦。”如今的九十九湾让老王和街坊们又重新回到河岸边,打牌、聊天、跳广场舞,“这河好像又活了起来。欢喜得很!”

  在九十九湾主港道流经的许多村庄,如此水清岸绿的美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陈泽恩说,为了切断污染源,保护水质,龙文区以开展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把九十九湾整治工程与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结合起来,投资2029万元,实施九龙大道与龙江北路、郭坑大桥污水管道5.2公里污水管网建设, (下转第七版)

  督促企业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实现工业集中区废水全部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处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让九十九湾的水真正活起来,龙文区投资7500万元,加快建设内林双向泵站,调剂九龙江北溪水流量来冲刷河道,从根本上改善内河水质。自北向南流向,从内林至东墩排涝渠是主港道,贯穿了朝阳、步文和蓝田三个镇的大部分村庄,共17.5公里。

  着力示范先行建设闽南水乡

  “龙文远水吞平岸,羊角轻风旋细尘”。

  站在新浦东路上,面朝迎宾路方向,响水桥就在视线所及不远处,转过身顺着河流的方向向南望去,便是历史文化名村湘桥。九十九湾河水轻缓地从响水桥下流过,河面泛着微波。两岸整排的绿树丛林掩护着身后等待开发的空地。转过身,望向水仙大街的方向,河道是相似的场景。

  龙文区副区长欧阳劲松向我们介绍,今年4月,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推动下,确定把九十九湾响水桥至湘桥河道作为“闽南水乡”建设示范段启动区,总长2.5公里,围绕‘绿城、花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目标,进行治水、清淤和造景,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突出‘闽南水乡’特色,建设具有闽南文化元素、风格的沿江建筑,打造闽南水乡风情,塑造滨水休闲游憩空间。

  市委书记陈家东半年内先后三次深入一线,调研九十九湾“闽南水乡”项目建设。陈家东要求,按照“近期成块、远期成带”的要求,选准、建好启动示范段,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今年9月,漳州启动“东西南北中”五大景观规划,将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启动区纳入“中”的区域,并明确征迁地块及项目业主、征迁资金等事项,标志着九十九湾“闽南水乡”项目建设正式启动。为了提升两岸景观,龙文区对九十九湾河道“两违”侵占情况进行全面普查,集中力量予以拆除,将主港道两岸分别拓宽6-7米,共拆除侵占河道违章建筑物面积6.04万平方米。截止目前,石仓、圳头、湘桥三个村已经签订征迁协议2379宗54万平方米,完成总任务的98.12%,完成拆迁任务近90%,拆掉了芜杂,九十九湾露出了清秀的面容。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分段推进的原则,包括九十九湾主港道和主要支流的17.2公里河道已经完成淤积清理。目前,蔡坂、西坑、小港、坂上、西边等支流清淤整治工程正在实施。

  如何突出“闽南水乡”风情?在龙文区建设局,我们在《龙文区内河整治项目分布图》上,第一次见到了九十九湾的全貌。展板上的30张照片赫然展示着九十九湾整治前后的对比效果。龙文区领导介绍,“闽南水乡”建设项目,要对九十九湾整个水系及两岸景观进行统一的规划。沿江建筑立面设计和改造要融入闽南文化元素,同时要优化桥梁设计,为将来游船通行创造条件,进一步彰显独特的闽南水乡魅力和风情;要保护利用文化遗存,加强对沿江古厝、古桥、古街、古树、古牌坊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注重将历史文化遗存与景观建设紧密结合,为沿江景观长廊注入历史文化内涵;要创新项目运作机制和投融资机制,把做项目与做文化、做产业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项目综合效益。

  打通水脉文脉构筑清明美景

  水在城中走,人在画中游。有画的地方不仅有风景,还有故事。九十九湾承载着生产、生活、生态的多重功能,也孕育了两岸丰富多彩的文化。宋一代理学大师朱熹的传人陈淳,居北溪之滨,学者称北溪先生。现代著名国画家黄稷堂,其故居位于西溪北岸的湘桥村,留下独具特色的人文胜迹。内林古街、龙舟竞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龙文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明义娓娓道来。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闽南水乡示范段的终点站——历史文化名村湘桥村。

  九十九湾绕村而过,当地人称这段溪流为湘水。古时人们架了一座桥,把河两岸的村落连为一体,供学童通往隔岸上私塾,故名湘桥,这个村子也被称作湘桥村。后来,湘桥被毁,村子的名字仍然保留。临江傍水的湘桥村,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清朝康熙年间奉政大夫黄金钟、清朝康熙年间广西州同知黄宏遇、清朝雍正年间刑部主事黄天瑞、清朝乾隆年间翰林院检讨黄阑枝等历史文化名人均是生长于这块沃土上的乡贤俊彦。

  夕阳下的湘桥村安谧而美丽,火红的斜阳映照着河水,苍茫的暮色正将湘桥村拥在怀里,“大夫第”“翰林第”“贡元第”“进士第”等10余座历经数百年的明清古建筑赫然于眼前。湘桥的胸襟容纳了这条奔流上千年的河,让它在这里有个小住。我们在古厝门前静等清风徐来,不忍打扰河岸边小憩的人们。如果,这时候能坐上一小舟,荡漾在这水面上,回味这一天的水乡之行,该是多么惬意!

  “每年端午节这里很热闹的!”在古榕下泡茶的黄志科先打破了安静。“岸边都是人,‘咚咚咚’都是锣鼓声,龙舟跑起来很快呀!”他一边说着一边舞动着手臂。洗好衣服上岸的妇女听了,在旁呵呵一笑,向我们点点头就往家走了。我们依在榕树边等着夕阳的最后一抹光亮被水面的颜色擦拭。石仓永兴堂、山头顶觉皇院、桥头村楼内榕树根古石墙……这些文化遗存和传统景观与湘桥村一样,何尝不是这闽南水乡上别样的人文风景线?

  “囡啊,吃饭啦!又跑去哪里疯了?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吃饭!”洗衣的妇人跑来岸边,东张西望。

  同行人笑笑说,“听她这样一喊,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对啊,小桥、流水、人家,没有了人家,小桥流水又有什么味道?

  我们明白了,响水桥事实上是路的终点,却也是道的起点。因为河道宽阔,从这里至湘桥村的河道,作为“闽南水乡”建设先行启动区,不仅因为这段河道“水脉之美”,还因为河道两岸“文脉之兴”。武林小镇、龙舟竞赛、田园书院、林荫绿道……水清、岸绿、景美的漳州版“清明上河图”将在我们的脚下铺展。☉本报记者 陈惠贞 张旭 通讯员 陈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