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也需“从娃娃抓起”
近日,一段“10后小朋友谈死亡教育”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一方面赢得网友对孩子们表达能力的赞叹,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大众对于死亡教育的讨论。记者搜索发现,近年来,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部分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教授,写遗书、立遗嘱、参观殡仪馆等课外实践形式也逐渐加入到教学当中。(4月10日《新京报》)
死亡教育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名为谈死,实为论生”,是以生死学为取向的生命教育。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英等国家就开始在学校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命与死亡,从而以理解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挫折。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也陆续开设死亡教育相关课程,但在中小学基本上还是缺失的。网友之所以热议“10后小朋友谈死亡教育”视频,原因很简单,我国传统文化忌讳谈论死亡,这也是死亡教育难以普及的原因之一。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个自然过程,就像植物有花开花落一样。死亡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人怎么死亡,而是教人珍惜生命。”人们不知生死意味着什么,也就很难做到珍惜生命。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至35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上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24% 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但绝大多数老师、父母对此一无所知。
显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却是缺失的。诚如专家表示,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在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方面的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小的教育中忽视了生命教育。“在当前的青少年教育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特别是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
一说到“从娃娃抓起”,或许不少人啧有烦言。事实上,死亡教育和安全教育一样,就应该从小抓起,让孩子认识生命成长的过程,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挫折。有研究认为,孩子四岁时就能认知“死亡”的概念,家长若一直对此含糊其辞,孩子甚至会因死亡意识的觉醒而感到焦虑。故而,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死亡教育,从小学时就已经开展起来。乔布斯从小接受美国著名的死亡教育,使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并决定“向死而生”。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顾晋提出“全民开展死亡教育”。他认为,基于尊重生命理念开展死亡教育尤为必要。是的,死亡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更好适应社会生活。对孩子而言,死亡教育更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过,值得探讨的是,怎样把孩子的死亡教育搞得更好,则需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模式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到给人温情、也让人坚强的死亡教育。(安溪县文明办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