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打好脱贫攻坚战役
核心提示:
“没有政府的扶贫政策,我不可能住上这么宽敞结实的房子。”坐在自家新盖起的小楼里,武平县象洞镇中段村村民钟耀明说。
今年52岁的钟耀明是象洞镇中段村的贫困户,一家五口常年挤在几间低矮破旧的泥瓦房里,在脱贫致富路上举步维艰。去年,武平县将他列入了造福工程搬迁对象,并补助资金,助其盖起了一栋新房。如今他全家搬到了岩前镇伏虎村,距岩前工业集中区近,很容易就能找到活干。
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和移民搬迁,武平县将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对象优先安排因灾造成住房倒损的农户,重点倾斜五保户、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弱势群体,通过精准施策,以移民搬迁等方式帮扶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近年来,武平县在推进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役中,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加大脱贫攻坚步伐,加快实施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武平县民主乡高书村石岩寨农场,是一个面积120亩,流转了包括该村3户贫困户共25亩土地在内的农场,如今,这个由村主任牵头与贫困户互助合作共建的农场已初具规模。钟恭林是民主乡高书村的贫困户,也是该农场的工人,在这里,他不仅每月可以有一千多元的收入,还可以学到种植和管理技术。“我以前在外面打工,现在回来在村里面一起开发农场,在这边种果树,学点技术。我现在是一个贫困户,我想脱贫,以后就不需要向上争取扶贫了。”钟恭林说。
武平县直农业党委书记、扶贫办主任陈新添介绍说:“高书村的这种模式就是基地+贫困户,联户发展脱贫的模式,他将贫困户的山林和土地流转到这边基地,由基地来发展乡村旅游、林下经济和生态种植养殖,实现共同脱贫致富。这种模式很有推广性,全县各个村都可以按照各自的村情来找准我们自己的一种脱贫模式。”
据统计,去年以来,武平县在5个贫困乡58个贫困村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15个,完成投资6072万元,58个贫困村年均村财收入由2012年的两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4.8万元,年均增长52%。 (通讯员 谢进发 李瑶 林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