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棚户区改造:让百姓高质量安居

31.07.2014  10:57

工作人员解释安置理赔方案

  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是国务院、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扩内需、促投资、保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保障居住安全、改善居住条件、完善生活配套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武夷山市上下同心同力,全身心投入到景区、度假区的开发建设,造就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但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棚户区、断头路、脏乱差环境等问题,逐渐成为民生的隐痛、政府的隐忧。

  棚户区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改造棚户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广大棚户区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2014年以来,武夷山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棚户区改造。短短几个月,武夷山市启动了工业路、北城、水厂路、溪东棚户区等棚改项目,已实现征收危旧房面积4万多平方米,呈现出“政府为人民、搬迁起高潮、百姓别棚户、旧城换新颜”的生动局面。

  截至7月24日,工业路棚户区二期改造项目已经完成14个公建单位的签约工作(其中粮食局军供站、市财政局崇安街道财政所率先移交),签约率达70%。282户私有住宅及营业性用房已经完成丈测公示,丈测公示率达85.7%。

  丈量人员到被拆迁改造人员家中核实登记

  众望所归 让百姓“住有所居

  二十多年间,武夷山市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然而部分棚户区的面貌却依然如故。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把老城区笑称为“放大的县城”。

  住有所居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面对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和群众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条件的强烈期盼,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让群众“住有所居”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千方百计启动了一批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此次启动改造的工业路片区棚户区处于主城区核心地带,房屋密度大,建成使用时间久,破损严重,基础设施不足,各种设施陈旧,特别是消防安全和治安隐患突出,居住条件和环境状况急需改善,群众的呼声十分强烈。

  通过前期征求意见,工业路棚户区片区群众十分期盼改善居住环境,加之有社会资本投入,可以实现自我平衡,缓解财政压力,成为我市棚户区中改造条件最为成熟的片区。告别棚户区,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是棚户区居民几代人的梦想。

  为切实解决居民安居问题,安置房地点选在工业路规划范围核心地段的高档住宅小区,毗邻武夷山市第一中学。住宅区实行封闭式小区管理,户型多样,商业、休闲功能完善,教育、医疗、交通便利。同时,结合国家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破解不敢征、不想征、不知道征的难题,用真情、下决心、花气力,围绕“和谐征迁”要求及“先签订协议、先搬家腾空先选房”安置原则,着力推进工业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工作。确保在今年11月前,完成所有被征收人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的签订和房屋搬迁工作。

  工业路棚户区改造征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强化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从市纪委、组织部、政府办、国土局、建设局、规划局等单位抽调17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市棚改办,形成强有力的业务工作组。由市领导担任总指挥,实行网格化工作机制,做到全市上下一盘棋。

  自工作方案确立以来,工作人员每日扎根在棚户区征收工作一线,发扬“5+2”、“白加黑”精神,与各服务单位抽调人员入户丈测,为征收工作整理账册资料等基础材料。目前,已经完成规划方案的审定、回迁安置房地点及户型的选定,确定并印发了征收补偿方案,依法履行了征收决定的公示等征收法定程序。

  从跬步到疾走,棚改工程如火如荼地推进,武夷山棚户区居民的安居梦正照进现实。

  武夷山市工业路棚户区改造规划鸟瞰图

  不与民争利 群众利益放首位

  工业路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占地总面积约144.3亩,总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筑密度36%,容积率2.6,绿地率24%,城市综合体3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规划面积约10万平方米。项目涉及22个公建单位和426户居民住宅,是目前我市涉及征迁户最多的棚户区改造项目。

  2014年,项目顺利完成“招拍挂”程序,工业路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97户私有住宅及2个公建单位的征收拆除工作已经完成并将土地交付项目代建方建设,工业路棚户区二期改造项目也正式启动。

  为激发群众参与棚户区改造的积极性,市里确立了“安置优先”原则,将一期已征收土地出让条件约定为先启动回迁安置房的建设。同时,市里积极对接省上及南平市征收补偿政策,依法组织讨论、公布、征求意见、修改等法定程序,专门制定出台了《武夷山市工业路棚户区二期改造项目范围内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以规范征收行为,进一步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方案确立了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征收补偿方式,并分别配套了多种补助与奖励政策。被征收人在规定期限内签订协议并搬迁完毕的,均可按被征收面积每平方米给予30元至100元不等的奖励,选择产权调换的可享受每平方米补贴150元装修费,并能按建筑综合成本价每平方米1500元优惠购买20平方米房屋,按交易指导价每平方米4200元优惠购买20平方米房屋;选择货币补偿的,奖励被征收房屋货币补偿总额的10%。武夷山市市长徐春晖指出,政府要惠及群众,让他们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绝不能与民争利。

  棚户区改造之初,武夷山市就确立了“政府主导”的思路,无论是规划、征迁还是安置房建设,都避免开发商介入。市政府还组织纪检、监察、效能、审计、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主动介入到征迁工作中去,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切实抓好征迁各个环节的督促检查工作,确保人员安全、资金使用安全。

  周到细致的安民惠民措施,使得武夷山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有序。

  即将进行改造的棚户区一角

  和谐征迁 政府与百姓心贴心

  “真情宣讲暖民心,幸福搬迁促棚改”、“阳光征收,公平公正,情系百姓,热情服务”、“和谐征迁,关爱民生”……这些,都是武夷山市棚改办在征迁工作中坚持的原则。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入户丈量、户口登记、协议签订等一系列环节,武夷山市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用到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一切摆到桌面上,没有双重标准、没有关系后门、没有暗箱操作,才能得到群众的信服和配合。

  今年4月,工业路棚户区二期征迁工作开始,75个单位的300多责任人组成工作组进门入户,全面掌握每一户居民的改造搬迁意愿,全面了解征迁户的现状和愿望,真心实意的帮助他们克服实际困难。建设、国土、法制、信访部门派出精干力量,为群众提供涉及棚户区改造政策方面的法律咨询以及引导服务。

  “我们从各单位抽调优秀的党员干部组成工作组,就是要更好地深入群众家中宣讲征收政策,解答群众疑惑,解决群众困难。”徐春晖表示说,从征迁工作启动开始,直至群众分到住房,工作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都会全程跟踪做好服务。

  武夷山市的棚改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群众工作恋爱法”:把宣讲工作比喻为年轻人谈恋爱,棚改工作人员做到对群众心怀真情,付出真情,最后赢得群众的真情。

  拆迁改造后的酒店办公楼效果图

  棚户区改造 让老城区旧貌换新颜

  武夷山市工业路棚户区改造项目与市政府片区连接成片,位处城区中心黄金地段,东接人民公园、体育场,南临市第一中学校区,西靠小武夷公园,北接北城新区高铁站,中有城市交通主干道之一的工业路,地理区域特殊,与高铁站所在地北城新区通过工业路相连,是高铁游客进入主城区的“会客厅”,承载着武夷山给各方游客留下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到武夷山的旅游吸引力。

  “不少游客来武夷山旅游时发现景区内风景秀丽,美轮美奂,但是与之对比强烈的是城区内棚户区,存在交通、卫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影响游客对城市的美好印象。”徐春晖说,加快从旅游景区向旅游城市转变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旅游“三大转变”之一,而实施工业路片区棚户区改造是推动主城区向旅游城市转变的破题之举。

  项目位处城区中心地段,区位优势明显。计划建成的项目住宅区实行封闭式小区管理,是一个集居住、养老、商业、办公、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又将直接接驳北城新区高铁旅客,为城市发展、居民就业提供新机遇,成为未来武夷山的生活、娱乐和购物的核心区。

  通过实施工业路片区棚户区改造,既可以解决城市主干道工业路的“断头路”问题,也有望引进国内知名大型商场,弥补我市无大型商场的空白,进一步完善城市整体功能;此外,还能提升工业路片区形象,确保以良好的形象迎接高铁时代到来的各方游客。

  工业路棚户区改造项目不仅使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也可以在成功改造该片区基础上,积累经验,逐步逐片实施棚户区改造,持续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吸引力,扎扎实实推动主城区向旅游城市转变,为城市发展、居民就业提供新机遇,成为武夷山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之一。□李茜/文 邱汝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