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率弟子赴美寻踪 引美国主流社会发声
胡文阁领衔主演《贵妃醉酒》
12天辗转纽约、华盛顿两地,京剧完整大戏首次在林肯中心及肯尼迪艺术中心两大殿堂级剧院响彻——当地时间8月28日晚,北京京剧院纪念梅兰芳120周年诞辰“双甲之约”全球巡演美国站在华盛顿落幕。舞台上捧印挂帅的穆桂英,在梅兰芳先生访美震惊世界84年后再度引领国粹艺术走上舞台艺术之巅,全美首屈一指的独立剧评人安东尼·托玛西尼在《纽约时报》超半版的报道更是代表美国主流社会发声。
“只有能够走向世界的才是最民族的”
此次纽约站三场演出尚未落幕,观众追捧的盛况便已传至中国驻美使馆。于是,演出团抵达华盛顿的第二天,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便邀请全团赴使馆做客。梅兰芳之子、当今梅派掌门梅葆玖称自己此次率弟子赴美演出既兴奋又有压力,“这么多年美国观众对梅派艺术的认知程度如何我心里没底,而且百老汇又是舞台艺术的一个标志,只有在这里成功才证明你被认可,不过几场演出外国朋友的反馈又为我们开启了再度访美的可能性,只要我身体允许,就会继续带团传扬梅派艺术。”而崔天凯大使在致辞中将京剧誉为“国宝、国学、国粹”,“都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次访问演出充分说明只有能够走向世界的,才是最民族的。今年既是梅兰芳大师120周年诞辰,又是梅葆玖先生80寿辰,更是中美建交35周年,此次巡演意义特殊。我们一直在说要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前提便是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京剧不仅是我们的一个载体,更是一张王牌,从中能让美国观众了解中国的哲学、艺术,甚至中国人信奉的人生道理,你们一台戏可能比我们外交官讲多少年都意义深远。”
“以后我可以自豪地说 我和梅葆玖先生打过招呼”
京剧艺术在美国获得的追捧与礼遇,反衬的是其在国内的境遇与式微,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始终认为,“不是传统艺术不行了,而是从事传统艺术的人没有做到最好。”于是,无论在纽约还是华盛顿,他都苛求舞台细节的完美,在肯尼迪艺术中心,他甚至因为幕布的一块皱褶而让舞美人员反复修正。“舞台上不能凑合,京剧更不能贱卖,所以这次的5场演出,我们的票价是按照剧场歌剧院的票价制定的,而且除了媒体置换票,几乎没有送票,就连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都是自己买票前来。”而此次演出的运作方吴氏策划总经理吴嘉彤也表示,“长期以来,国人对民族文化似乎兴趣不大,而认为舶来品才是时髦,京剧人自己也常常缺少底气。如果我们的京剧无论国内国外的演出都能有这几场戏的心气儿,保持一贯的专业水准,京剧生态将绝不是现在这种状况。京剧人只有自己提气才能被人认可。”连日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导报》以及路透社等知名媒体的大篇幅正面报道在演出团内传阅,为传统艺术提振了士气。而在肯尼迪艺术中心工作了42年的技术副总监米奇,从约翰逊到奥巴马,几乎历任美国总统在这里出席活动时都曾和他有过交流,但就是这样一位公认的牛人却表示,“以后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和梅葆玖先生打过招呼。”
“得到世界认可的男旦艺术 在国内几乎没有土壤”
此次巡演的两台节目的大轴都是由“梅派男旦”第三代传人胡文阁担纲的,作为梅葆玖唯一一位男旦弟子,他近几年在艺术上的升华也得到了当年他拜入梅门的引荐者、美籍华裔艺术家卢燕的认可,“他越来越有老梅先生的味儿”。作为男旦艺术硕果仅存的承袭者,梅葆玖对胡文阁可谓倾其所有,每到他上台,师父必定在侧台把场,而演出过后第二日的早餐时间一定会看到师徒俩围坐一桌探讨艺术。胡文阁说,“师父叮嘱我《贵妃醉酒》应该再多一些贵气,而穆桂英在‘捧印’时则应该加强手托千斤的厚重感与底蕴。这些表演上的细节都不是靠技术可以解决的,而是要用心去体味。”身兼梅派男旦一脉相传的重任,胡文阁每场演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美国的五场演出,他场场大汗淋漓,卸妆时汗湿的衣服都是沉甸甸的,“这两个剧场对于京剧艺术太重要了,而且国外观众对演员的要求一定与国内不同,我必须对得起舞台、对得起梅先生。师父对于传人的问题一直很着急,我们的专业院校几乎不招男旦,戏曲频道对此也有些排斥,这样一种得到世界认可的表演方式在国内却几乎没有土壤。师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也正在物色15岁左右的男旦新秀,而此次纪念梅大师的‘双甲之约’或许是一个契机,能够让人们重新认识这种表演形式。”
幕后花絮
铁杆“梅党”争相献宝
梅派知音遍布世界各地不仅体现在梅葆玖先生所收诸多海外票友弟子,此次巡演一路跟随的“梅党”足以印证其知音群体势力之强大。
在纽约,来自台湾的张德超老先生收藏的一本为梅兰芳先生84年前访美专门制作的宣纸线装书,让梅葆玖先生都极为震惊,“这本书是我父亲当年为让世界观众了解京剧艺术专门印刷的,书中分别用工尺谱和五线谱记录着当年我父亲1930年访美时演唱曲目的谱子,以及所穿服饰、所用乐器等,堪称一本京剧大全。这本书在美国用英文、在苏联用俄语、在日本用日语印制,无论是印刷的功法还是所用纸张在今天都可谓价值连城了,而且我们父子两代人又都在上面签了名,很有纪念意义。”据悉,这本书原来的所有者是中医世家出身的张德超先生的一位病人,老人家在去世前将其转赠给同为票友的张德超。
在华盛顿,已经故去的戴咸廉先生的遗孀,托好友找到梅葆玖先生,将丈夫生前挚爱的7把琴全部赠予北京京剧院琴师舒健。据她介绍,丈夫年轻时与梅葆玖先生同为上海震旦大学的同学,深爱梅派艺术,且曾跟随梅兰芳大师最后一任琴师姜凤山研习琴技。而这7把琴中有一把不仅是当年梅葆玖先生亲赠,更是姜凤山先生亲手制作的。此次转赠舒健不仅是为让琴有所用,更因舒健是姜凤山先生的外孙。
每场演出前,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的魏丽莎教授都会登台用英语讲解当晚演出的内容。这位金发碧眼的美国教授不仅在该校主持亚洲戏曲研究中心,更是不折不扣的京剧票友。每隔四年,她都会从中国邀请京剧老师赴美为学生排演大戏,形体课、声腔课甚至乐队文武场都是专业标准,“这其中梅派艺术自然是重头戏,我们已经排过《贵妃醉酒》,学生们都疯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