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新政”风险颇高
今天在海峡导报发表文章指出,柯文哲当选台北市长后便积极组建其市政团队,又是遴选委员会、又是推荐、又是在网络登记选民者可投票决定局处长人选的IVoting(网络投票)制度,搞得媒体及民众目不暇接;其间虽具新意,而他也希望藉此制度做法来呼应他选前“开放政府、全民参与”的概念,当然也想进一步巩固与强化网络选民对其选票的支持。而相关做法让决定市府首长参与的人确实变多,不论报名角逐者、遴选者还是投票者,确实是开放政府的一个新尝试,有其意义。即便柯此举具有创意,但盲点及限制也非常明显。
首先,北市府局处首长有的是遴选、有的又是IVoting制度产生,相当程度都不是柯文哲直接选任的,会不会留个伏笔,届时局处首长做错事情,柯反而能藉以切割、不用负责?反而成为柯逃避责任的方法?即便柯文哲对此质疑表示责任他来负,但他要如何负责?或许仍无法说服民众。会不会到时就是惹出争议或做得不好的局处首长下台,柯仍毫发无伤?况且用这种方法反而可能会凸显出柯根本没心去面对各局处之相关业务,分析归纳业务特质,进而找出有能力的人来做,相关选才制度仍无法突显出其作为市长的企图心。
其次,遴选出的局处首长要如何来进行团队磨合,恐怕亦是问题。毕竟大家都会觉得自己是“过五关、斩六将”的一时之选,柯要如何驾驭之为其所用,确实会面临问题;而这些具一定程度民意基础的局处首长在纵向及横向联系过程中,意见若不合,要解决或形成共识,恐怕亦难上加难。进一步来说,这些局处首长也未必就是最佳人选,毕竟台湾各级政府现今“官不聊生”,民代监督力道太强,甚至质询时多不给官员尊严,真有才德及专业的人根本不屑去担任官员,遑论是要去登记接受遴选或争取民众投票支持。
最后,许多遴选或经过IVoting制度当选的局处首长也引发了一定争议,如文化局长原为遴选小组成员却成为人选,被质疑球员兼裁判;社会局长原不在推荐名单中,也被质疑不具社会福利专业,更导致许多不满此些人事结果的柯团队市政顾问辞职,伤及柯文哲威信。即便柯文哲对此说是转型阵痛,成功不会一次到位,会检讨改进,然笔者担心的是,团队组建只是个开始就遭遇颇大的社会质疑,要是真的上路,柯市府还得面临市议会的监督,相关政策的出台及执行,恐怕更会让没行政治理经验的素人市府捉襟见肘,那样绝非市民之福。是以,柯文哲若要在短时间熟悉市政、妥善经理及做出政绩,真的还需要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