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樱尧:服务马尾造船厂厂史陈列馆30年

04.07.2016  09:33

  林樱尧讲述船政历史。

  福州日报7月4日讯(记者 林洛羽/文 池远/摄 通讯员 林颖 郭颖)马尾区江滨东大道139号,坐落着近代史上闻名遐迩的马尾造船厂,厂内有一栋3层的厂史陈列馆,每天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65岁的馆长林樱尧已经在这座陈列馆服务30年,每天,他在这里迎来送往,馆里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不仅牵连着逝去的历史风云,也珍藏着一份属于他的私家记忆。

   手“”出的厂史陈列馆

  进入造船厂大门后直行,在道路尽头的右侧,有一间红砖砌成的古老厂房,穿过旧时制造船用轮机的车间,就来到了造船厂的绘事院。那里,曾是船政精英们设计绘制图纸的地方,如今则是林樱尧的工作场所。

  通往绘事院的阶梯一共有40级,正如林樱尧在马尾造船厂度过的40个春秋。

  1951年,林樱尧出生于福州仓山的一个造船世家,祖父曾是福州造船界的领军人物。1976年,林樱尧进入马尾造船厂做钳工,不久,他被派往厂里新组建的党委宣传科工作。

  1986年,马尾造船厂将绘事院设置为厂史陈列馆。此前,负责筹建工作的林樱尧与2名同事花了1年时间,辗转上海、北京、南京、西安、长沙等地,奔走于各大藏书楼、历史档案馆,将有关船政的史实资料翻了个“底朝天”。当时没有手机,为了带回史实资料,很多时候林樱尧与同事必须手抄。腊月里天气冷得刺骨,他们的双手被冻得通红,“只能搓一搓,暖和一些,然后继续抄写”。就这样,他和同事造出了这座600平方米的厂史陈列馆,后来,成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30年怀抱赤子之心研究史料

  “船政涉及的面太广,包括科技、政治、工业、经济等,要通过不断挖掘史料,去深究里面的真伪、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东西,才能真正构筑船政文化的历史内涵。”为了真实全面还原百年前的那段历史,已过六旬的林樱尧如同孜孜不倦的求学少年,每天都在钻研船政知识。

  “这些史料都要掌握,印到脑海中。”林樱尧回忆说,以前每逢造船厂做基建时,他都会到现场去转转,有时捡回印有法文、英文的石砖,有时是一颗长满锈迹的水雷,有时是一个航空座椅。他说:“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是历年的沉淀,一砖一瓦都怕流失。就像工厂车间里的砖头、柱子、横梁、墙体,看着没什么特别,但它们都是一百多年前,采用最先进的欧洲工艺烧制后运过来的。

   盼有接班人传承船政事业

  今年是林樱尧在马尾造船厂的第40年,事实上,他已经退休了整整5年,几次说想放下,却总也放不下。

  “船政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去维护和发扬它是远远不够的。”30年来默默耕耘船政文化的林老,不仅将它当做职业,更是作为一份事业去用心经营。

  但随着年岁的增高,林樱尧的身体大不如前。在家人的反对声中,他也渐渐担心了起来。岁月流逝,以前和林樱尧一起研究船政文化的同事都渐渐离世或是没能坚持下来。现如今,只剩他一人坚守这里。他坦言,因为工作环境相对枯燥,年轻人不愿意接受这份工作。

  “可能有人熟悉船政的一个点,有人知道一个面,可真正能全面了解的人又有几个呢?”如今,马尾造船厂面临搬迁,原址将要被打造成船政文化产业园。所以,林樱尧现在有了一个新的愿望:“我希望这个事业能有个既懂得造船专业技术,又能够潜心研究史料的年轻人来传承,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把150年的船政文化交给下一个1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