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08.2014  14:54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林业发展关系到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在加快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林业部门取得了哪些共识,开展了哪些工作?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同志。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记者: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文明”建设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对此,林业部门有哪些深刻体会和认识?
  赵树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树立生态决定人类文明兴衰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深刻论述了生态与文明的重大关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生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我们要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全面改善生态状况,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树立生态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生态与生产力的重大关系,作出了生态就是生产力的科学判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的理论。我们要科学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树立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论述,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林业带来的绿水青山和生态产品,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新期待,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将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态福祉。
  树立山水林田湖统筹治理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的重要论述,立足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科学阐述了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回答了治理自然生态系统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态要素,共同构成完整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我们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造林绿化、湿地保护、防沙治沙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努力做到各项生态建设之间协调发展。
  记者:我们在学习中发现,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深刻论述,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请问,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林业部门是如何理解的?
  赵树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林业建设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问题的系列深刻论述,让广大务林人深受鼓舞、备受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要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生态条件”的论述,确立了林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关于“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的论述,把林业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关于“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的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发展林业“依靠谁、为了谁”等重大问题,等等。总书记关于林业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包含了林业地位、功能作用、指导方针、发展道路等诸多重大问题,赋予了林业新使命、新任务,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林业改革发展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是指导全国林业改革发展、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根本指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的重要组成内容。
      创新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治理体系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请您介绍一下林业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总体考虑和宏观设计。
  赵树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的重要批示,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为林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林业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面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林业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面对林业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诉求的多样化,林业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总目标,稳步推进各项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使林业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适应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记者:创新和完善林业治理体系,关键内容是什么,工作重点有哪些?
  赵树丛:创新和完善林业治理体系,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各项林业制度。实现制度科学、成熟、稳定、管用,是林业治理的重要前提,也是核心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和完善林业治理体系,要重点建立健全以下几项林业制度。
  生态资源产权制度。这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其核心是把国土空间内生态资源的所有者界定清楚,明确产权主体,明晰产权关系,使生态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做到权有其主、主有其利、利有其责。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制度设计。一是国家所有国家行使所有权。对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实行归中央所有、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制度。由中央政府负责对林区内的山水林田湖等所有生态资源进行系统规划、综合治理。二是国家所有地方政府行使所有权。对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绝大部分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的生态资源,建立国家所有、中央政府委托省级政府行使所有权、承担主体责任并实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体制。三是集体所有个人行使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集体林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生态资源监管制度。其核心是建立起所有权人和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统一行使生态资源用途管制职责的相关制度。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制度。一是生态资源法律制度,加快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健全生态资源监管法律法规。二是生态资源考核制度,核算生态资源资产价值,编制林地、湿地等资产负债表,实行生态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对各级政府资源消耗、生态损害和生态效益的责任考核。三是生态资源社会监督制度,畅通监督渠道,健全举报和处置机制,真正把生态资源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
  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资源市场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实现生态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探索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制度,推动森林资源资产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债券、基金和股票。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制度,加快形成全国性的碳汇交易市场。建立森林及林产品认证制度,加强森林经营认证和监管机制建设,建立主要林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建立资源节约利用制度,对林地、湿地、沙地等生态资源实现节约集约利用。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自然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基础。要重点强化六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最严格的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划定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健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确保坚决守住红线。二是最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严格限制林地特别是公益林、有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对林地征占用实行最严格的审批。三是天然林保护制度,把天然林保护覆盖到全国,严禁各种形式破坏。四是最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湿地立法,确保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五是沙区植被封禁保育制度,划定封禁保护区域,严格管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六是国家公园体制,使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沙漠公园等一起成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制度。
  生态修复制度。生态修复是改善生态状况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加快生态系统恢复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一是健全谁破坏、谁付费、谁修复的制度,制定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办法和赔偿标准,形成不敢破坏、不能破坏、破坏不起的机制。二是健全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制度,形成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全覆盖,国家和地方互为补充的生态修复工程体系。三是建立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对于生态损害严重的区域,以人工修复为主、自然修复为辅;对于生态现状较好的区域,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人工修复促进自然修复。
  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是对生态保护者创造的生态价值或者形成的机会成本的补偿。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为主、覆盖全部森林、分级分类补偿。二是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对承担保护和管理的主体给予财政补贴,对因保护湿地资源而造成损失的给予相应经济补偿。三是建立公益林政府赎买制度,对位于重要生态区位的集体公益林,由政府出资征收、赎买或者以国有林进行置换,交由国有林业单位经营管理。四是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制度。
  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健全森林经营制度、生态监测评价制度和财税金融扶持制度。
      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治理能力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创新和完善林业治理体系应建立健全的几项制度。那么,在提升林业治理能力方面,林业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
  赵树丛:的确,我们不仅要全面创新林业治理体系,还要全面提升林业治理能力,确保把林业治理体系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林业的效能,切实提高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依法治林能力建设。法治是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一要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林业立法修法,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要建设法治机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能力,严格依法办事。三要提升执法水平,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平台,健全监督机制。四要加强普法教育,使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
  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科技是林业强盛之基,是实现林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一要广泛建立林业科技联盟,集合企业、科研单位优势,突破科研、生产的瓶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二要大力培育林业科技创新主体,充分发挥林业科研机构和林业企业的各自作用,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三要大力推广关键实用技术,国家和地方选择一批科研成果和成熟管用的适用技术进行推广。
  加强组织保障能力建设。健全稳定、保障有力的林业组织管理体系,既是林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林业治理能力的坚实基础。要健全各级林业行政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林业的社会治理组织,完善基层林业治理机制。
  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大力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适应市场经济和林业全球化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要提升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推动林业改革的能力,着力增强把握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二要充分发挥林业各类事业单位的功能,强化公益属性,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三要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多渠道引进高水平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林所用。
  同时,还要加强灾害防控能力建设、林业信息化能力建设、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生态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交流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治理能力。(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