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福建“三库”实践之森林粮库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二。3800万八闽儿女,生活大多需倚山靠海。一直以来,政府大念“山海经”,民间亦大做山海文章。
告别了粮油紧缺时代,却面临着食品安全的诉求,民众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求温饱”到“求环保”,品质生活、放心食品再次和森林牵手。
提供粮油食品,森林足够慷慨。
木本油料,长在山上的油库
一场急雨过后,福安市范坑乡墩头村山顶的崖壁上,“绿色油库”4个红色大字温润而亲切。这是周恩来总理的亲笔。
墩头村种植油茶历史悠久。1956年,墩头村户均产茶油127公斤;1957年,村支书郑红和被评为全国劳模,两次进京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1958年,墩头村被国务院授予由周总理题词的“绿色油库”奖状和锦旗。
这是一份激励了几代人的荣誉。
在随后的岁月里,墩头村在全乡最早通了公路,被赠予解放牌汽车;最早买了农用车,还自力更生建起了水电站。老支书郑焕成说:“全乡20多个村,我们收入最高。当年乡里通电都是我们电站送去的。”
如今,墩头村拥有老油茶林4843亩,近几年新造油茶700多亩、垦复油茶2000多亩,是全省村级油茶面积之最。全村年产茶油75吨,产值可达700万元。墩头村建有油茶采穗圃,年产良种接穗100万株。全省推广的闽43#、48#、60#即选自墩头村。
福安市林业局产业中心主任姚克平说,墩头村油茶文化走廊和“绿色油库”主题公园已完成规划,正在着手推进;全市有13个古榨油坊,茶油 古法榨制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是全国油茶中心产区,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超过2000万亩,全省现有油茶林341.8万亩。
2009年,《福建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出台,福建油茶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以来,全省共整合省级以上造林绿化资金7.5亿元,引导社会投入23.5亿元发展油茶产业,共新造(重造)油茶林104.4万亩,改造油茶林288.6万亩。2015年,福建产油茶干籽15万吨,较2009年增长191.3%;油茶产值达40.3亿元,比2009年增长560.5%。
同时,培育了沈郎食用油有限公司等29家龙头企业,已创沈郎、老知青、天福、盛洲等知名品牌26个。目前,全省有7个县份获得“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绿色油库”迅速扩容,油茶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木本食品,不占农地的粮食
栗子可以当饭吃。
我国栗子主要有锥栗、板栗和茅栗。锥栗在南方多有栽培,但作为经济作物,主要是闽、浙两省。福建锥栗栽培在全国品种最多、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全国3个“中国锥栗之乡”全部在闽北;建瓯市锥栗面积、产量和品种资源,均为全国之最。
建瓯有锥栗林42万亩,其中盛果期面积25万亩,年产量3.5万吨,总产值4亿元,产区栗农人均锥栗收入超过1500元。南平市林业局副局长詹夷生说,锥栗基本生长在海拔高、土地贫瘠地区,分布狭窄、产量有限、形质独特、投资很低,它在闽北鲜果类农产品中单价最高、价格坚挺,是边远山区群众最好的扶贫树种。
水源乡桃源村村民郑久和种了70亩锥栗,跟杨梅混交,在林下种菜。他只请人帮忙采摘,其余工作自理。大年时能给他带来15万元的纯收入,小年时也能有七八万元。他还育了5亩锥栗苗,并从事锥栗加工,注册了“源亮”商标。
郑久和仅算是小作坊。目前,全市已有锥栗加工、冷藏等规模企业17家,开发了即食小包装、锥栗饼干、锥栗糕点、锥栗粽子、锥栗月饼、锥栗罐头等系列产品,产品进驻永辉、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部分产品还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福建青然食品股份公司是其中的领军者。2011年,“青然食品”在天津股权交易所公开募股。公司实现了机械脱壳、远红外线加热,拥有原料和产品的定价权。
公司董事长冯智伟说,因为产品销路好,2012年以来,带动原料价格从每公斤4元涨到了12元。更让他开心的是,机械解放了人力。1台脱壳机可以抵100个人。以前,公司最多的时候有500多人,现在平常只要十几个人,生产高峰期不过50人。
森林饮品,良好生态的滋养
福建多山多雨,高山云雾出好茶。
在武夷山市,茶园、茶厂、茶楼随处可见,就连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实景山水剧都叫《印象大红袍》。名动全国的“正山小种”和“金骏眉”,就产自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骏德茶厂董事长梁骏德是“金骏眉”首泡发明人,也是保护区内桐木村22代的原住民。他的茶场每年生产10吨茶叶,“金骏眉”只占1/10。“金骏眉”每斤5.8万个茶芽,茶青每斤就要700元,茶叶每斤卖到1.3万元上下。
梁骏德说,好环境出好茶,品质做出来,价格提上去。
武夷山保护区的茶园“不像样”。茶树这里一丛那里一簇,就长在林边、溪畔,不下肥、不喷药。梁骏德说,阔叶林腐殖质多,水就带肥,即便偶尔长点虫也被鸟吃了。
武夷山保护区总面积5.65万公顷,60%是集体土地。在保护区内的社区居民早年靠毛竹,如今靠茶叶,日子过得比周边百姓富足。保护区内有20多家茶厂,都不肯从外面进原料。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佑生说,保护区用总面积10%的区域发展社区群众经济,促进90%区域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别的地方是保护区里面的羡慕外面的,这里恰恰相反。
竹酒,尚不被众人所知。
它的生产者叫陈清,一个“80后”的小伙子,他将致富的目光盯在了家乡的那片毛竹林,辞去城里工作,回乡创办了宁德市青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竹酒长在竹子里。在新竹初长的时候,把53°的原酒注入竹腔,两年后,色泽金黄的竹酒随着竹子一起长成,只是度数降到了40多度。每棵毛竹只“种”两到三节,每个竹酒卖到120元。
陈清的竹酒日益做大,已在全省建立13个基地,带动不少乡亲跟他一起致富。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宁德投资洽谈会,一个外商一次性下单订购500筒竹酒。这样的竹酒,山上有12.6万筒。
绿竹露、金银花茶……越来越多的森林饮品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森林果蔬,健康生活的味道
还有竹笋。
建瓯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中国竹子之乡”。全市131万亩竹林,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明良(中国)有限公司的笋竹基地占了16.8%。公司年产水煮笋两万多吨、冷冻笋四五千吨,加上水煮菜菇、冷冻菜菇,年创产值4亿多元。
明良公司被机械解放了。
以前用人工手剥雷竹笋,每公斤两毛八还没人干。如今,一台很小的机器,每天能剥3万公斤,摊到每公斤的成本只有4分钱。
明良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4万多农户。公司董事长黄良富说,以前拼规模和成本,今后要提升科技含量和产品价值。现在,竹笋加工的下脚料都倒在山上,还要给农民付费。公司打算转专利,用竹笋加工下脚料生产笋汁饮料,并提取纤维粉和功能蛋白。
福安一丛绿竹挖出过36个笋。绿竹的出笋期有6个月,毛竹、雷竹开展竹林覆盖,可以春笋冬出。福建有1601万亩竹林,全年都可以提供丰富的竹林美食。
林下野菜“山簬”,被明良公司拿来栽培,推向了市场。像山簬一样的森林野菜,数也数不清。古田县产油奈,如桃似李,口味独特。福建是有名的水果之乡,像油奈、桃子、黄花梨一样的四季水果,吃都吃不完。
油瓶子、粮袋子、茶杯子、菜盘子、果篮子,来自森林的馈赠,真的够多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