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空心村”现状:老人孩子与狗是家庭常态
暑假里的孩子百无聊赖,大观中学锁住的操场挡不住孩子们进去玩耍。
老人、孩子与狗,是山区家庭的常态。
九龙山坐落于湖南省中部隆回县,海拔1142米。这里风景如画,遇上烟雨天气,山间云雾缭绕,景致之美难描难言。
岩口镇茶仁村是九龙山顶的村庄,种地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1003位村民中,27岁的村委会主任蒋德焱是惟一一位常年留守的年轻人,其余的全部外出打工。300多户人家,每家每户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过活。
山路崎岖陡峭,攀上山顶上的人家,要通过一条经年累月踩出来的羊肠小道,大约60厘米至70厘米宽,一边是山壁,一边是山崖,刚刚能容一个人通行。
最让村里老人和孩子高兴的是,今年7月11日山里刚修通了一条通往大观镇的水泥路,镇上有一所完小(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的完全小学)和一所初中阶段的中学,孩子们下山去上学方便多了。大观中学有794名学生,住校的640多人,校长蒋小钊苦恼的是,这些来自十里八乡的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到毕业离校,老师也见不到家长一面。 蒋德焱家里买了台货车,遇到赶集的日子,就载着乡亲们下山,周末凑巧了,一些孩子还能搭上回家的便车。
11岁的蒋倩、9岁的蒋作文、7岁的蒋梦桥是姐弟仨,都在山下的大观镇上学。在广州打工的父母为了免去孩子奔波之苦,花了2000多元在镇上租了一个房子。但即便是这样,孩子们还得在周五下午步行两三个小时回到山上的家中。村里的孩子几乎都和蒋倩三姐弟一样过着来回奔波的生活。逢上下雨天,孩子们在山路上跋涉,往返常常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老人是家里的主劳力,孩子们也必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当爷爷奶奶在地里种花生、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时,去山上放牧家里的老黄牛,成了蒋倩姐弟三人在暑假里最重要的“工作”。
这头老黄牛,与村里留守的50岁以上的老人,成了修筑公路的主劳力。4年多的时间里,蒋德焱领着大伙搬石运土,大的石块就由老黄牛拉,他说,有几天,牛累得不吃草了,把村里的老人急坏了。
缺少劳力也使得蒋德焱经常陷入困境。村里进行电网改造,需要11个留守老人才能将一根电杆抬上山。村里已经没有集体经济,为了架电网,村里仅有的两片林场,也作价卖了。 村子的溪涧边,随处能遇到三两个孩子在戏水。他们似乎习惯了这种没有大人看管的生活,不是守在家里长时间看电视,就是在野外与小伙伴们嬉闹。条件好点的家庭,会在暑假的时候将孩子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一家人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
老人、孩子与狗,是山区家庭的常态,而留守孩子的安全,是茶仁村留守老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也是这个“空心村”最大的隐痛。
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不在家中,蒋德焱扮演了全村保护人和“临时爸爸”的角色。只要孩子生病,村子里的老人就会给他打电话,请他帮忙把孩子送下山去看病。
去年的一个雨夜,村里的一个孩子在山上吃野果不幸中毒,蒋德焱和老人浑身湿透地将孩子送到山下的医院,医生说送来再晚些就没得救了。蒋德焱和老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孩子一旦有事,他们将无法面对孩子的父母!
当过5年兵的蒋德焱总是很忙,妻子在家里照顾着两个孩子,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很孤独,也一直对外出打工非常心动,她说,蒋德焱一年工资不到5000元,将来供孩子上学都不够。
蒋德焱的父母、兄弟都在外面打工。打工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增加收入的惟一方式,从20岁左右起,大家都忙着外出挣钱,然后结婚生子,供孩子读书,到了50岁左右,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就用来盖房子。
村子里,老式的木屋和新盖的水泥楼房很不协调地共存着。48岁的蒋盛纹,一直在广州的建筑工地做装模工。如今,他终于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自己的房子了,新房的混凝土框架已经做到了二楼,他说,夫妻俩攒了5年,刚够盖一层的钱,“二楼”是借的钱。房子修好后,他又将出门去打工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