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中山镇上岭村竹背自然村李氏85年守护“红色堂联”

26.05.2016  16:27

  核心提示:

   □钟茂富

  85年前一个血雨腥风的夜里,朱德欣然为武平县中山镇上岭村竹背自然村李氏家族撰写“堂联”;为了让后人铭记着那段“史书没有记载的红色情缘”,85年来李氏族人默默守护着这副“红色堂联”。5月23日,笔者随李氏族人探访了竹背村这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

  1930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入江西寻乌县,并分兵安远、寻乌、平远,建立红色政权;5月爆发了规模空前的蒋冯阎战争,毛泽东、朱德利用有利时机,于5月下旬率红四军往闽西武平集结,以发展革命根据地。

  5月31日(农历五月节)下午5时许,朱德在武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练宝桢等人接应下,悄然抵达中山镇上岭村竹背自然村李氏宗祠“朴素居”。

  据载,1929年上坑村发动过第一次农民暴动,400多人配合红四军首次解放武平县城。红军主力出击东江后,1930年春县苏主席练宝桢等人奉命从江西返回武平,在东留乡组建武南游击队,并到上坑等地策划第二次农民武装暴动,准备夺取武平县城。

  “竹背处于上坑村腹背部,白军进村需经过上峰游击区,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可撤至长安岽。”李森昌说,当时竹背李氏兄弟隶属于武南游击支队的一个班(12人),班长李兆盛,全班均为李氏兄弟。

  当晚,朱德和练宝桢等人,商谈夺取武平县城事宜。深夜,朱德他们走出房间,看见在大厅里警戒的班长李兆盛,为预防打瞌睡正拿毛笔在纸上随便书写。朱德走过去看见其中一张纸上写有“邺侯家声远,陇西世泽长”的李氏堂联后,便问起李氏家族状况,练宝桢答话,说起竹背李氏十二兄弟跟随闹革命之事。朱德深为这个“红色家族”感动,并脱口而出:“小李啊,你们是‘革命家声远,永红世泽长’喽。”在众人咏赞声中,朱德欣然提笔,在微弱灯光下提笔书写就,并继续写下横批:“红色江山”。

  年底,李兆现问询族长“堂联”事,族长李良成认为“此联有气象,有意义,足以彰显李氏兄弟的革命精神”,遂同意李氏祠堂“朴素居”从此改用朱德题写的“红色堂联”。

  1933年,红军主力走后,武南游击队遭受重大损失,其中竹背村李兆树、李兆高等6人成为烈士,另有5人成为无名烈士。剩下一棵“独苗”李兆现和红军失去联系后在家务农,土改时参加上坑乡农会,任会计。

  1953年,李兆现同年生下两个儿子后,便在“朴素居”门框再次贴上“红色堂联”。“文革”时期,革命小将要其换上“革命对联”。李兆现十分生气,质问:“我这‘堂联’每个字都凝集着烈士献血,还有比这更革命的对联?”革命小将一时无语,只好由他。

  1994年李兆现过世,临终前告诫儿子李森昌:“这副堂联是朱德题写的,要代代传承下去。”

  此后,李森昌每年都会在李氏祠堂“朴素居”门口贴上“红色堂联”,并在族内口口相传当年朱德留宿“朴素居”撰写对联的故事。前几年,族人每人出资100元修建“朴素居”门楼,以专门保护“红色堂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