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终于开始用智能手机 却在英国被抢
朴树演唱会现场
从商业角度讲,他的确是个特别不合格的艺人。演唱会之前不搞新闻发布会,不发新歌,现场居然举着一张歌词单边看边唱。他母亲刘萍说过,他一紧张就糊里糊涂的。
2015年10月17日晚上19:30,北京万事达中心。朴树“好好地”系列巡演正式开唱。一万一千余个座位基本座无虚席,满场荧光棒。
42岁的朴树出来了。戴着一顶窄檐礼帽,瘦削的身体上裹着一件暗红色T恤,牛仔裤口破了两个洞。一万歌迷高呼他的名字。
《在木星》《Colour For Days》《Radio In My Head》……他还是那般风格,不开场,不跟歌迷寒暄。把新歌《在木星》放在第一首,是特意安排的。
几天前朴树一度想放弃这次巡演,因为新歌没有拿出来,对自己食言了——他曾经雄心万丈,要在这次演唱会之前拿出一张完整的新唱片。在发现高估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之后,他发了一篇长微博向歌迷道歉。
从此了无牵挂
“待历尽沧海,待阅尽悲欢,心方倦知返;君已尘满面,污泥满身,好个白发迷途人……”
《在木星》并未像去年给韩寒电影配的《平凡之路》那样引发刷屏潮。
它是侯孝贤电影《刺客聂隐娘》主题曲,电影公司一找上门朴树就很感兴趣,因为他视侯孝贤为偶像,遂拿出手头唯一这一首比较“古装”的歌。虽然这次合作他跟侯孝贤没有发生任何交集的机会。
从商业角度讲,他的确是个特别不合格的艺人。演唱会之前不搞新闻发布会,不发新歌,现场居然举着一张歌词单边看边唱。他母亲刘萍说过,他一紧张就糊里糊涂的。
“北风就从今夜开始,吹起,我的心灯火闪闪忽明忽暗……”在唱《九月》之前他摆明了说,现在特别不能理解自己那些多年前写的歌。幸好,他的歌迷都很宽容。这次演唱会之前他们发来微博私信,说给乐队12个成员每人做了一件T恤。
虽然这次他做了充分准备,嗓子很好,但还是不善于跟歌迷交流,更不善于调动现场气氛。一万多人这么大规模的一场卡拉OK,大屏幕上居然不提供歌词字幕。他还似乎存心不让观众合唱,有几首歌比如《New boy》,都是按照自己发明的歌词唱。那是一串清晰的平舌音和吟咏,夹着一个个像英语又像法语的单词,细听其实是那威语。
中场休息,“我请我的朋友上来”。“是许巍吗?”一个女孩满怀期待地问自己。
神秘嘉宾终于登场,是万晓利。带着他的《陀螺》《女儿情》《狐狸》三首歌。另一个女歌迷在微信朋友圈里说:晓利老师其实也是德艺双馨的,但我前面被朴师傅充饱的泪腺,还是一下子入肾,都放空了。
其实朴树本不想找嘉宾,可是他不开口跟观众交流的话,自己的歌实在撑不起全场的两个半小时。选嘉宾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去掉那些风格实在不搭的,去掉那些在做人上他不喜欢的,再去掉那些“原先很纯真,现在刻意迎合观众,加了很多容易流行的东西的”……
这次演唱会之前一个星期,才开始真正的全场排练。朴树一直在录音棚里抠《好好地》这首歌,谁催他,他跟谁急。
在那篇长微博里,朴树说新歌实在是拿不出来。其实他手里有存货,包括一首李宗盛给他写词的歌。
这首歌叫《从此了无牵挂》,早在2007年就已经录制完毕,找了好几拨黑人、藏族人来唱和声,前后花了三十多万,所有的人都很看好它。但它就是被朴树给毙了,觉得“没意思”。
还有那首《失传已久的大海》,朴树说:这歌还得拾掇,太麻烦了,等我有空发下一张专辑的时候再说吧。
大概是怕喧主夺宾
下半场,那些经典的歌逐一上阵。《平凡之路》《生如夏花》《那些花儿》。歌迷们欢呼。女声占据绝对优势。
终于,朴树开口说话了。尽管磕磕巴巴,词不达意。“我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一个比较酷的人了”。
不知道他对“酷”的定义是什么。但这一年,他确实有变化。比如,居然开始用智能手机了。
他对诺基亚的忠诚被现实消解了。去英国制作新歌,中国移动的网用不成,买卡又麻烦,大家只能靠微信互相联系。苹果公司送给他的那台爱疯6,和妻子吴晓敏给他注册的那个微信号,“大海小象”都在。朴树很快上手,拿着到处拍照片,拍来拍去的。直到有一天被人抢了。
那是今年6月初的一天晚上,在伦敦东北部的一个街区。晚饭后朴树拿着手机一个人去街拍,突然发现手里空了,它变到了一个骑摩托车的黑人手里。“唰”地一下,那辆摩托车就远去了。朴树只喊了一声:“嘿,站住”!
被抢夺,这是朴树42年的人生里第一次跟犯罪打交道,还觉得挺乐。虽然手机里的照片没了让他略不爽。本来他是想放在唱片封套里的。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还要出唱片,听起来正是朴树的风格。他想看看,到底唱片业死了没有,到底多少人还会买实体唱片。虽然这张去英国录制的唱片把他折腾得特惨。
在伦敦,他充分领教了资本主义的残酷腐朽。
英国乐手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你先把乐谱发给我,我事先准备好,到了录歌那天我现场给你弹一次,你要的是不是这个感觉?是,好,一会儿进录音棚我再这么弹一遍。想重改、重弹?拿钱来。一首歌1500英镑。你说你很忙,要急着出唱片?对不起,我周末必须休息。
这种严谨和成熟的商业规则,中国艺术家朴树完全适应不了。当年他就习惯在录音现场跟制作人张亚东探讨:这个地方要弹得脏一点儿,那个地方要弹得丰满一点儿。这种习惯现在折磨死了翻译。“脏”怎么翻译,dirty?可是在音乐上怎么“脏”?“丰满”怎么翻译?……到后来朴树干脆绕过翻译自己跟乐手沟通。他的大学本来就是英语专业。
英国之旅花了大概两百万,并不如朴树以为的那样顺利和神奇。工作习惯之外,还有两个国家、两个民族巨大的文化差异。比方说,提到“大海”这个词,中国人想到的基本都是宽广平和的渤海、黄海,是生活消遣时去一趟旅行的地方;而英国人面对的是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是四面八方环绕着国家的一圈水域,不通过这一圈水域就无法生存……
从英国回来,有些歌和有些乐器是重新在北京录的,包括这场演出的主打歌《好好地》。去年,他跟我说:我有一首歌,叫《好好地》,可以发给你听听。我估计你不会喜欢,但我自己特别喜欢。
终于,《好好地》来了,还带着MTV。这部在美国拍摄的MTV由三个故事组成,一帮美国群众演员。朴树其实也是演员之一,在拳击台上负责活跃气氛的那只大狗就是他。但他从未摘下头套,大概是怕喧主夺宾。
比预想的提前二十分钟,所有的歌都唱完了。朴树当众问:你们想听什么歌?众人爆笑。
最后,他重唱了一遍《那些花儿》《平凡之路》,还清唱了一遍《在木星》。
一万人走出去,各觅出路。当天北京地铁宣布线路检修,一号线地铁八点停运。
作者:杨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