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孔子学院要“本土化”
8日下午,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在厦门落幕。过去的10年,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成为举世瞩目的综合文化平台和人文交流品牌。如何迈向孔子学院未来的新10年?在厦参会的众多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通过服务大众、贴近基层的功能定位,遵循国际汉语教育内在规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汉语教学可亲可感、易教易学,从而使各国民众走近中国。孔子学院的“本土化”,成为众所期盼。
让孔子学院多“接地气”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据介绍,10年来,先后有10多万名中外专兼职教师、志愿者和管理人员参与孔子学院工作。中国为100多个国家培训本土教师20万人次,招收2.5万人来华攻读学位和研修,出版了54个语种、1300多套汉语教材。各国孔子学院还编写了多样化的本土教材。建立了公认度高的国际汉语考试制度,基本形成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从短期培训到学历教育的国际汉语教学体系。
10年来,孔子学院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效果如此之好、影响如此之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孔子学院加快推进本土化,促进融合发展。
未来,孔子学院要与所在学校的目标定位相契合,通过强化汉语人才培养、提升汉学研究和国际化水平,成为学校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与社区大众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走出象牙塔,融入社区、服务大众,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民众语言学习、文化理解、职业培训等多样化需要。要与所在国家的文化环境相交融,贴近当地民众思维、习惯、生活的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孔子学院成为不同文化相互了解、不同国度人民相互走近的窗口。
同时,孔子学院总部先前集合了近百位专家,经过3年开发出了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网络应用平台,以解决国际汉语教学教材紧缺的问题。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12所孔子学院正在试用这个平台编写汉语教材。该平台集合了5000余册国际汉语教材、50多个国家的汉语教学标准而建,提供6000余万条字、词、语法等汉语教学素材,515个语言应用场景。只要选定学习对象的年龄、等级和话题,汉语教师就可以自助编写讲义和辅导教材,受到很多汉语教师的欢迎。
增强本土师资培养
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共举办了七场院长论坛和七场校长论坛,论坛发言人数一共有243人。在大家所深入探讨的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的14个重要议题中,许多议题都与孔子学院的“本土化”有关。比如,孔子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当地经济发展、中外双方院长分工与配合、本土教师培养培训、汉语教师志愿者与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与各国本土教材开发、孔子课堂在各国中小学中的作用、加强中外合作关系等。
对于孔子学院强化质量建设、增强本土师资培养的思路,许多参会的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教师纷纷表示赞同。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副校长甘拉雅女亲王认为,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增强孔子学院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朱拉隆功大学有历史悠久的师范学院;也有历史悠久的文学院,并设有中文系。我们想让两个学院进行合作。朱拉隆功大学从今年始设中文师范专业,培训本科生,招收第一批学生。希望通过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培养高质量的本土汉语教师。”甘拉雅如是表示。
来自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本土汉语教师茹丝女士介绍说,该学院已能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
茹丝表示:“孔子学院首先要了解所在地本土的文化、语言和人,还要融入本土的文化。要了解各国的文化习俗,利用其文化特性来建立孔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