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在传承中创新 凸显更新、更多、更实

19.05.2016  11:19

  福州新闻网记者 邱陵

  5月18日,一年一度的海交会来了,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8年。

  18年来,脱胎于1994年“福州国际招商月”的海交会,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普通展会,而是突出经贸交流、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宏大背景和国家战略。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今年的海交会相比往年,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可将其归纳为“更新、更多、更实”。

  海交会年年都有新亮点,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从办会的主题上,从1999年的“海峡、科技、内需、友城唱戏”到今年的“深化对台交流,搭建海丝平台,共享发展成果”,“海峡”、“海丝”双翼齐飞,彰显对台对外交流合作的进步和深化。

  今年,海交会台湾馆有3项首创,首次设立台湾精品馆、首次设立O2O台湾精品线上商城、首次设立食品以外产业区。对此,福州市副市长胡振杰表示,台湾馆自2010年入驻海交会以来,一直是人气最高的展区,希望两岸企业携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两岸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台湾川伯食品公司董事长刘新川是海交会“朋友圈”中的一员,算上今年,已经来了八回,对于福州早已轻车熟路,在这个经贸盛宴上,刘新川从首次参展的无人问津,到如今产品火爆脱销,这种高效带来的业绩,令他感激不尽,“海交会帮助许多台商融入大陆,打响品牌。

  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福州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海丝”元素闪耀在今年海交会的每处角落。

  展馆内,海丝沿线、西欧和北美等近50个国家地区的旅游资源、出口产品、工艺品和当地富有特色的日用精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展馆外,ACD亚洲工商大会、首届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城市论坛成功举办,政商两界精英荟萃,思维碰撞,下一个行业风口或许就此诞生。

  海交会的“更多”,在于搭好舞台,不断面向更加宽广的境内外,力邀“演员”前来唱戏。

  “这是我第一次来福州参加海交会,带来了不丹特有的羊毛针织品,希望中国朋友会喜欢。”17日,Ahamd对前来探访的记者说,希望在海交会上能够卖出自己的商品,也希望能和中国人交朋友,并在这个舞台上认识更多合作伙伴。

  数据统计显示,在1940家报名企业中,台湾参展商共计610家,比增5%;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商共375家,比增3%;其他境外展商45家,比增15%。今年境外参展商实现了“海丝”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全覆盖,创下历届海交会境外参展国家数之最。

  展会上,重点项目签约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也是福州新区获批后,首次移师海交会举行签约仪式,60个“大块头”项目被敲定,总投资达759.49亿元。而在海交会期间,全市签约项目达357项,总投资2462.88亿元,项目数和总投资均超过去年,显示了福州新区强大的吸金能力。

  “更实”,则意味着海交会直奔经贸主题,增进活动实效,不搞花里胡哨的“概念游戏”。

  18日是开幕日,广场上没有摆放鲜花,没有彩旗、花柱、水上漂球、飞艇、拱门等装饰物,没有迎宾锣鼓队、军乐队,甚至连迎宾地毯都没有铺设。这一幕,大家早已见怪不惊。

  近年来,节俭办会理念早已形成共识,海交会也积极践行,不办开幕式、晚宴、文艺晚会,无论客商嘉宾,抑或平民百姓,大多习惯于在逛展听会中寻觅商机,共赢合作,满载而归。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海交会首次设立自贸区馆,福建三大自贸片区的跨境电商首次聚集。“三大片区的跨境电商带来的品种有上万种,涵盖了吃穿住行各个方面。”一家电商负责人说,虽然同属自贸区范围,但是各个片区、不同电商都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市民可以在家门口来一次放心的“海淘”。

  在首届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城市论坛上,福州市商务局与伊斯法罕工农矿商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两个城市商务机构将在投资贸易促进领域寻找更广泛的合作空间,谋求经贸对接的实效成果。

  在这些新意背后,不变的是主旋律和含金量。

  作为经贸盛会,投资对接是永恒的主旋律。据不完全统计,17年来,海交会累计签约外资项目4419项,利用外资473.85亿美元;内资签约项目总投资8543.35亿元人民币。

  回眸2015年第十七届海交会,174个重点来宾团组、2.2万名海内外客商应邀参会,参展参观人数达32.6万人次,570家采购商和专业买家参加了采购对接洽谈会,展馆现场交易销售总额1.2亿元,购销合同金额1.85亿元。

  福州,作为全国唯一“四区叠加”的城市,在“让福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福州”的开放平台建设征程中,被赋予更高的期望值,也透射出耀眼的金色光芒。

  在传承中坚持创新,在开放中共谋发展,在改革中破除桎梏,“5.18”这一国际经贸盛会将承载更新使命,与时俱进。